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章 李三官的傳說,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歸德千歲反反覆覆對李情夫說“今非皆比,地勢不同”,似乎很有點道理。內閣東房北廡,李中書穩重的在公座上道貌儼然、正襟危坐,自我感覺便與往常有區別了。

第一次部選上任時,他心態更像是走馬觀花的過客,抱著對天下中樞之地的好奇闖進來獵奇了。其實對出身沒自信的他沒將這地方當做真正任所,就差在牆上刻個“李佑到此一遊”。所以搗亂起來比較放肆,反正有許天官兜底,鬧到不可收拾了就換個地方繼續做官。

現在第二次廷推上位,他忽然就珍惜起屁股底下這個位置,這要沒了還能從哪去找個廷推的資歷?無論換個什麼官職也虧吶。

對內閣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有所增強的李中書三思之後,想起自己官職中還有個“直誥敕房”。但誥敕房同在東閣,他因為有單間就幾乎沒有進去過正中大堂。如果打算長久紮根,脫離群眾不太妥當…於是李大人便起身,沿走廊來到東閣正門,掀開厚厚的簾子進去。

大堂裡頭擺著十幾張桌案,這時候約莫有十三四個中書舍人在,有坐有立,三五成群的閒聊,大約是此刻正值早晨公事不用急的原因。

李佑這個不速之客突然闖入,登時鴉雀無聲,遭到了所有人的靜默圍觀。不過都還算恭敬,坐著的起身相迎,站著的束手謹立,禮節很周到。

李佑對著屋內拱拱手,眾人也還了禮,不過繼續尷尬的冷場…這時與李佑還算認識的秦舍人走出來打圓場道:“李中書那裡是不是冷得很,來此烤火?”

“嗯。”李佑心裡給秦舍人記了一功,藉機下臺,慢慢走到一個火盆邊上,順勢與旁邊人閒聊起來。還是挺有收穫,譬如知道了彭閣老四子昨曰被判徒刑。

李佑還真是頭回見到刑部效率如此高,短短數曰就結了案。如果程家此案真與新寧侯有關聯,以目前這個情況看,估計那彭四公子主動將罪責全都一力承擔了,所以案子才能斷的如此迅速。

親自將兒子押至刑部投案自首的彭閣老會不會發揚“好事變壞事”的傳統,造出一個大義滅親、不徇私枉法的輿論?李佑心裡惡意揣測道。

文淵閣陽面左二室,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手按奏章,這疊厚度一尺都不到啊,他淡淡的糾結著。自從由廷推再次上任後,李中書突然變成了公平化身,再也不叫他袁大學士小馬拉大車、獨木支大廈了。

對此袁閣老感到鬆快的同時,又有幾分失落。如果能那樣鞠躬盡瘁的硬撐幾個月不掛掉,便養足了人望,說不定就能更進一步。可惜李中書已經回過味來,不再給他這個機會了。

門外有人叫道:“有中官到閣傳聖諭!”

天子(太后)的諭旨要經過內閣草詔才算是比較正式的合法詔令,不然外朝不承認,所以中官太監奉命來內閣傳達有關精神不足為奇。袁閣老起身朝文淵閣中堂行去,與其他大學士一齊領受聖諭。

卻說李佑正在東閣大堂與誥敕房諸舍人進行了友好但不熱情、坦率但不深入的會談,忽然門簾再次掀起,有人還沒走進來就急著叫道:“諸位聽到了沒有?方才中官到閣傳旨,李中書那廝又交了運氣當經筵讀本官了!”

屋內齊齊驚呼,自然是各種豔羨,所有能靠近天子的位置都是值得羨慕的…當這個傳播新聞的人進了屋中,適應了光線,赫然發現“那廝”正立於火盆旁,當即痴了。

李佑不欲破壞今天的和藹可親形象,連續嚥下幾口氣,皮笑肉不笑道:“這位仁兄似乎姓潘?承蒙報喜,多謝了。”

出了東閣,李佑心下奇怪。上回自己當了一次讀書官,與袁閣老罵架後被免掉,怎的又攤上這個差遣了?

自從成化朝後大多數時間都是中外隔絕,一般官員尤其中低品級的官員沒啥機會見到天子。經筵如果能正常舉行,幾乎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