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錢太后因為李佑的“背叛”而怒氣漸生,或許可以秋後算賬,但此時在武英殿裡沒有什麼辦法。

李佑則再一次慶幸自己穿越到了文官勢力鼎盛的大明景和朝。其實穿越到任何一個朝代,也沒有因為在廟堂議事中與君上不合便被當場推出去砍腦袋的道理,除非運氣太好遇到了桀紂之君。

在目前的微妙時間,天子大婚這個議題不提出來還可以裝糊塗。一旦被明確的丟擲來,沒有人敢於反對。再說以唇槍舌劍而聞名的李大人站在陛前虎視眈眈,肚子裡不知道有多少惡毒詞彙蠢蠢欲動,叫人先畏懼了三分。

該贊同的都出來贊同了,而且陣容強大,分量很重,並不是人微言輕的局面,不可能故意忽視。與此同時,不該贊同的也找不到理由出頭,殿中視線聚焦在了老首輔張若愚身上,且看他如何說。誰讓他是首輔呢…張首輔還在微微眩暈,只覺得自己心思不夠用了。幾十年宦海生涯,如此被動的時候真是不多。

作為受先帝託孤之重的首輔,他非但不能反對,也不能緩議,甚至還得積極支援天子大婚。被青史視為周公還是莽艹也許就看這一件事了,託孤輔政大臣妨礙天子大婚的名聲必然招人非議,他萬萬承擔不起。

對此他不是沒有打算,意欲時機合適時,出面促成天子大婚後便全身而退,成全一段君臣佳話,求得一個善始善終。這是他計劃中的宰相生涯收官之作。

可並不是今天啊…尤其還被對頭搶了先機,要跟在眼前這個剛剛指責他的孫子輩後面附和!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大明景和初年的第一權臣、已經七十四歲的老首輔也不得不低頭。

他知道,只要從他嘴裡吐出一個反對或者緩議,頃刻之間就會被等身高的奏章彈劾。別人反對可能只是被看做譁眾取寵,但他反對卻會被人看做居心叵測,這就是身為宰相的負擔。

此人不會是看準了老夫這一點,才故意拿出此事將軍罷?張若愚邊想邊朝向太后,準備附奏。

錢太后透過珠簾彷彿看的出老首輔的尷尬,為儲存老臣顏面,她斷然下諭道:“準爾等所奏,老先生會同諸卿議之!”

聖母皇太后已經作了決斷,張首輔不用再去附和李佑奏請天子大婚,心裡略鬆快幾分。太后這意思很明顯,要將此事交於他,便上前道:“臣領旨。”

如果能作為天子大婚的主導之人,順勢奪回一些主動權不成問題,張首輔想道。

太后明目張膽如此偏向,幾位有倡議之功的雖然不滿,也只能無可奈何。如果明面上較真,太后的理由更充分,讓首輔主導絕對無可厚非,這是宰相地位的體現。

張首輔環視群僚,胸中醞釀幾句,正要開口講上幾句“東宮空餘,國本虛懸”之類的大道理…這時候那個響亮的不合時宜的聲音再次冒出來:“臣以為不妥!天子大婚,既乃國事也是家事,如今宮中事有歸德千歲掌理,豈可避其而議?列為勳戚與國同休,豈可不與聞?不如今曰暫緩,改曰由內閣部院會同歸德千歲、國戚勳貴一同商討,而後奏報聖母才是妥當!以免倉皇,也可廣傳喜訊,普天同慶!”

眾人順聲音望去,這不是李佑又是誰?真是令人銷魂的建議啊,急急忙忙奏請天子大婚的是他,此時提出要緩議的也是他…正說反說都是他有理。

但也不得不承認,如今武英殿裡,只有李中書有資格說一句“該緩議”。

別人如此說怕是要被扣上別有用心、輕忽國本之類的大帽子,但李大人可是冒著被秋後算賬的巨大風險,忠心為國首議大婚之人,自然不存在這種問題,再提出緩議反而是思慮周密、慎重行事,不急於邀功。

“准奏。”珠簾之後傳出聖諭道,這次太后更加乾脆利落,估計也是知道今天在這個問題上沒什麼可說的,李佑處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