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初入府衙,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巡檢前途未卜,心情不定,沒有興致看景,只在老道兵卒的領路下直奔府衙,想要在中午前趕到。

府城裡大部分衙署都位於城南,府衙也不例外。其大門規制比起虛江縣更加高軒敞峻,立有牌坊一座,兩邊則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八字牆,而且門朝南開,正應了“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諺語。大門外熱鬧無比,筆墨紙硯槍手掮客茶攤等生意十分興隆。

李巡檢帶著手下兵丁抬箱過了大門,到裡面李佑吩咐手下們在外院等候,只領著長隨張三繼續往裡走,又過了儀門,進了正堂前院——那守門衙役看李佑身著官袍,便也不阻攔。在前院見大堂居中,左右有推官、經歷二廳,大堂外沿一溜捲棚廊屋便是府衙六房所在。

李佑沒有停腳,繞過正堂來到後院。為何李巡檢第一次進府衙也能如此熟門熟路?實在是因為各地親民官的衙門佈局稱得上如有雷同並非巧合,隨便走走也能找的差不離。

到了後院便有門禁攔住李佑,他這小巡檢身份不頂用了。李佑摸出一小塊碎銀子遞給門子,問道:“張師爺在麼?”

這張師爺便是知府延請的幕僚。李佑從上次送銀子的人那裡瞭解到,虛江縣解給知府的這些非常例銀錢不走戶房銀庫的手續,都是直接由張師爺簽收的,他的幕廳就在這後院裡。

門子得了足夠分量的銀子便很好說話,如實說道:“這位大人來早了。張老爺出去訪友,還得過些時辰才能回衙,不如稍後再來。”

李佑只好回到外院和手下匯合等候,百無聊賴研究起院中戒石刻字的書法,上面寫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字樣,幾乎每個衙門都有類似一塊。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李佑想起上輩子許多衙門門口都有一條為人民服務的標語。

“眼前莫不是李大人在此?”忽然有人招呼李佑道。

李佑回頭看去,原來是王老同知,連忙上前拜見道:“見過同知老爺。”

老同知笑道:“李大人何故在此?”

李佑答道:“押送銀兩過來,在此等候張師爺。”

“何不去本官那裡喝茶閒談,順便等候。”王同知盛情邀請道。

李佑一想在這裡苦侯無趣,去和王同知閒聊也好,便答應下來。

本府同知沒有出去建署,只是在府衙裡左邊單獨闢出院落設了同知廳,類似的還有右邊院落的通判廳。

李佑看府署裡別處都是有來有往的,到了同知廳這兒居然門可羅雀、冷冷清清,這簡直是一道奇觀。心道這王同知真是個極品,他老人家好歹名義上也是府衙的第二把交椅,知府的副手,要多麼無能才可以混成這模樣?虛江縣裡地位類似的周縣丞被自己擠兌成那樣,在縣衙裡也沒慘到這般光景。

王同知別是閒得無聊找人說話打發時間罷?李佑想道。

同知廳裡唯一的書吏給李巡檢上了茶後,王同知開口道:“聽說巡檢改成雜官流轉了,李大人要離開本鄉,曰子怕不如以前舒服了。”

李佑嘆道:“這倒是其次,最怕的是新職不如意。”

王同知感慨道:“老夫也是從雜官做起的,深知其中五味。雖然常道雜職比武職好,可李大人沒有任何功名在身,出來做官難免沉淪下僚,還真不如在本鄉當巡檢逍遙快意。”

王同知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李佑並不很擔心。這次流轉對於知府而言,最省心省力的辦法就是各縣巡檢互相調換,既滿足不得在本縣為官的要求,又不用再牽連其他位置。到時最差後果無非就是分到的地方不好、也沒機會升官而已,但繁華富裕的蘇州府有絕對意義上“不好”的地方嗎?

閒扯了一會兒,聽說張師爺回衙了,李佑立刻告別王同知,去交銀子了。

在張師爺那兒繳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