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頓了頓喝口水,李佑繼續危言聳聽道:“臥榻之側,數千人為盟友。敢問縣尊能安心否?能睡穩否?國朝萬曆、崇禎年間,蘇州皆有織傭聚眾為亂,不是鬧賑便是抗稅,縣尊不念前車之鑑否?”

“依你之見又當如何?想必你已經有了什麼主意。”黃師爺問道,他明白這廝必是有備而來的。

李佑隨即答道:“將那五千兩拿出來,對外宣告是三家大戶捐給縣衙的善銀,以此來幫助小機戶度過荒年,這樣給了他們好名聲,也不至於太過於惡了他們。而後便用這五千兩為本錢,包攬西水集市的生絲,分給小機戶,助他們維持活路。那時,全城一兩百的小機戶定會家家感念縣尊恩德。不費縣衙一分一文,於無形之間化解兼併大患,縣尊也博得美名,豈不善哉?”

陳知縣繼續沉吟不語。

李佑又低聲道:“不瞞縣尊,下官粗粗算過,若包攬絲綢出入,兩三月間,盈利能至萬兩以上,這些暴利何苦讓那些大戶賺了去,官府可自取之。”

這數字叫陳知縣和黃師爺大吃一驚,“旬月之間真有如此之多?”

“應當不假,聽聞知府朝本縣索要錢財。幸賴縣尊清正,本縣小民不至被盤剝。”李巡檢先拍了一把陳知縣馬屁,又說:“但要讓縣尊一人在知府那裡擔了責,下官也不忍見之,便想出這個主意,教官府賺上一筆,連同本錢繳給知府一兩萬,也可以有所交待了。既不搜刮也不頂撞上司,正是兩全其美。”

被李佑巧舌如簧的以名誘之,以利惑之,堅守本心的陳知縣還是搖頭道:“你這主意,看似不錯,卻叫官府大張旗鼓惹得一身銅臭,自古以來只聽過官營鹽鐵茶葉的,從未聽過官營生絲。這事難免被朝野物議,為了奉迎上官,被冠上一個貪財無度、與民爭利的名聲,反而得不償失。不妥,不妥!”

陳知縣顧忌不是沒有道理,也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以這時代奇怪的風評邏輯,一地官府即便大肆橫徵暴斂的刮地皮,似乎也比公開經營生意名聲好。奇怪處還在於,官員的家人私下裡做生意倒是沒人說三道四,公私分明得很。

李佑看出陳知縣有點心動,卻不願去做。畢竟以儒家道統,做事講究的是名正言順、師出有名,幹什麼都需要先在心裡把牌坊立好,沒牌坊便不好去做。

這時他就送上了早準備好的牌坊,“昨曰路過濟農倉時,得知這是昔年賢君治理蘇州府時所建,豐年入米,荒年出賑,救濟災民無數。想那災農機工俱為大明百姓,難道該有厚薄之分耶?縣尊何不仿效先賢,他有濟農倉,縣尊可拿出那五千本錢建濟工倉;他出入米糧,我出入生絲;他賑濟災民,我救助機戶機工。一縣活了數千百姓,即便不能青史留名,難道還當不得朝野好評嗎。心懷善念,有點盈利也問心無愧於天地間,也能體諒到知府老爺,有何不可。”

嚴格說,李佑這話顯然誇大了,但誇大的牌坊那還是牌坊,反正估計也沒人較真。

黃師爺不禁盯著李佑嘆道:“委實看不出你像是個巡檢,當個縣丞主簿綽綽有餘。”

李佑到此住口不言,心道這諾大的一個牌坊都給知縣立了,且看他幹不幹罷。

“就如此做!”陳知縣拍案下定了決心。

李佑喜上眉梢,起身揖拜道:“縣尊英明果敢,下官佩服!”

知縣有了決斷,黃師爺便點頭獻策道:“此事要在縣城建庫掌絲綢出入,還要在西水鎮集市設總賬房,掌銀錢交易之事。”

黃老先生真上道,你在縣城管絲庫,我在西水鎮管賬房,大家各有好處,李佑暗想。

陳知縣問道:“在西水集市設總賬房,戶房可有人手?”

黃師爺果然很合李佑心意的回答說:“沒有多餘人員,況且秋收將至,不宜分人,總賬房還得從西水本地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