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分票,就是各種奏章題本送到內閣後,將奏本分給各大學士進行票擬。負責這個事情的中書舍人,就叫做分票中書。這份工作…那是相當的意味深長。

近年來本是沒有這個制度的,但為何如今要增設分票中書?不嫌多餘麼?

李佑略一思索恍然大悟,對許尚書猜測道:“下官雖位卑職低,但也聽說過首輔養病、次輔致仕,現下只有四學士直文淵閣。以此看來,莫非閣中有群雄逐鹿相持不下之事?”

“然。”許尚書點頭,心裡對李佑的讚許又多了幾分,暗道此子確如學生和趙總憲所言,悟姓不錯。

話說景和朝延續了前朝舊制,內閣大學士設定依然是標準的四殿兩閣冠名。排序按慣例是首輔中極殿、次輔建極殿,隨後是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理論上應該有六個大學士輔政當國、參贊機務。

不過今實際情況是隻有五個,建極殿那位次輔去年告老還鄉了。

不知為什麼一時也定不下補缺人選,所以內閣位子就空著一個,其實也無所謂,真不差這一個非首輔的位置。

但內閣還有個情況,當朝首輔,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張閣老年因老多病,所以閉門休養,久不視政。

他老人家是先皇臨終時的顧命大臣,先皇口述遺詔和今上即位詔都是他親筆寫的,端的是德高望重。就算在家白拿四份俸祿到海枯石爛,朝廷裡也沒人敢主動勸他退休騰位置。

這裡插幾句話,張閣老這個吏部尚書是加銜,只享受政治待遇不管部事的。許大人的吏部尚書才是實授,算作吏部衙門的坐堂官,一般意義上的天官冢宰。

國朝同時有好幾個某部尚書的現象多了去了,大都是加銜以示恩榮和品級地位,看官們不必大驚小怪。

這樣算下來,當前的內閣其實只有四個大學士在處理政務,問題就出在這裡。

都曉得內閣最重要的權力就是票擬,對中外章本提出處理意見,再由聖母皇太后過目後成為正式詔令。所幸當今太后以賢德著稱,十分支援內閣工作,並不輕易干政自專,頗得大臣們認可。

依照嘉靖萬曆以來的老規矩,首輔在時,自然是首輔把持票擬,首輔不在次輔暫代。可眼下沒有首輔,沒有次輔,只有四個資歷差不多的群輔。

這四個大學士閣老都是股肱之臣,誰服氣誰?一天三位數的奏章題本到了內閣,誰去出面負責主持票擬?

沒有政治敏感姓的人或許會問,萬事好商量,都當上大學士了還有什麼可爭的?可關鍵之處在於,首輔張閣老不管是身死還是去國,註定時曰無多,又沒有次輔在閣遞補。剩下的四個大學士誰佔了上風,豈不就隱然成了未來首輔人選?

任何讀書人的最高政治理想不就是宰相麼,雖然殿閣大學士在口頭上都有閣老宰相的美譽,但首輔才真正最接近宰相的一個。

大好機會就在眼前,距離人臣頂點中的頂點僅有一步之遙,四個大學士誰肯相讓票擬大權?

太后也和不了這個稀泥,還未親政的天子更是沒話語權,局面僵持影響到政務也不是辦法…卻說李佑和吏部尚書許大人的談話還在繼續,李佑忽道:“此事任是誰也束手無策,想必有飽學大才,熟悉祖宗典故建言分票。”

許尚書被李佑說的臉上帶出幾分得意,“太后問計,本官記起當年崇禎朝故事,獻了此策。太后便下旨暫行此制。”

當年崇禎皇帝“勵精圖治”,重新整理政治,曾創出了內閣分票制。中外章本發到內閣後,由中書舍人分發給諸大學士,每人寫自己的票,署自己的名,各行其事,各負其責,省得和中老年婦女搶特價雞蛋似的搶票擬。不料此法今天又被拿出來用了。

我就猜是你鼓搗出來的…不留痕跡拍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