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張旗鼓的花試雖然被李推官故意擺弄的醜聞漫天飛舞,但另一邊堂堂院試的各種傳聞也就未必少了,只是沒有花試這樣肆無忌憚罷了。

這其實也正常,事關無數人功名利祿的科舉考試哪次不是流言亂竄?只是謠言止於智者而已,什麼時候沒有流言了才是奇怪。

說起近幾十年來的院試,以蘇州府為代表的江浙閩贛四大考試強省中,很多府縣考法與別處不一樣的。

別處的院試,尤其是文風不盛的地方,童生數量相對不多,考試過程簡單粗暴。連糊名都不用,大宗師看的順眼了當場便能把你錄了。甚至有的窮山惡水邊遠小縣,參加考試的童生比縣學名額還少,會寫幾句通順句子,大宗師就敢錄你進學當秀才公。

但科甲大府就不同了,以蘇州府為例,每縣動不動幾千人報名參加縣試,一輪輪刷到院試前,積攢的歷年童生也有幾百上千的去搶那二三十個名額。

因為蘇州府讀書人實在多,又愛聚眾鬧事,所以蘇州府的院試相對嚴格,採取了類似於鄉試的考試程式進行全府統考,糊名什麼的都有,當然程度上還是比鄉試寬鬆些。近年來又增了新制度,考後監試官要磨勘(複查)試卷,以查弊補缺。

所以說在蘇州府,主考院試的提學官若想像外省那樣,當場點錄生員或者大筆一揮隨心所欲的錄取,那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看,能到江南地區當提學官大宗師,一方面在士林中是一種極大的聲望和榮耀,非文學領袖不敢當此任;另一方面,為國家取材之餘,給個人賺點外快很費力氣…可謂是痛著並快樂著。

注:上段為國取材一句並非假大空諷刺之語,這年頭提學官考核也是要看升學率的,所以再沒品的大宗師,多多少少也要錄一些真才實學會寫八股文的…不然門生中一個舉人進士也出不了,那豈不相當於自打耳光,還有臉在官場混麼?

從這個角度看,科舉即便弊端重重,終究也還是一項相對公平的制度。據粗略統計,歷代進士中,出自官宦世家的和出自寒門的大約各佔一半。如果沒有科舉,實行九品中正自主招生,寒門士子怕是連這一半的機會都不會有。

話又扯太遠了,卻說本次院試的流言大都與石參政有關。常言道,風起於青萍之末,院試本該由知府監臨提調,但今次石大參卻強行插手。在多疑的人眼中,內情怎能不可疑?

其實石大人是出於公心的,可嘆那些犬儒(本書的看官們應該不會有人以為這個儒是儒生罷)們不相信。

虛江童生李正與同縣文友吃酒時曰:“聽說因李推官的緣故,石大參厭惡虛江人,所以要插手院試,報復虛江讀書人!”

虛江童生李正與鄰縣文友吃酒時又曰:“聽說石大參為人古板方正,對蘇州府讀書人輕薄浮躁的習氣深惡痛絕,所以欲借院試時機教訓!”

虛江童生李正請某幾位寒門子弟吃酒時再曰:“無故監臨院試,其行可疑,聽說石大參有那個人人都懂的意圖,但這樣吃相未免太難看了!還壞了規矩。”

虛江童生李正被幾位富家公子請吃酒時還曰:“當下李大人不頂事了,找我也沒用。這個石大參聽說是個極清正的,無法可想無門可走!除非他不當監臨官。”

流言紛紛擾擾,句句都是有針對姓的誅心之論,不講證據只講動機,與石大人的行為搭配起來,有些辯無可辯的意思。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石大人自作自受,若想快速平息流言,除非自行退讓辭去監臨官位子。

但流言只是流言,飄來飄去找不到附著物時,對於在府城地面上官位最高的石參政來說,並沒有直接殺傷力的。

但石參政的幕僚高先生先坐不住了,他去拜見東主道:“如今傳言肆意,內外驚疑,人言可畏也。東翁既已藉機貶斥過府中殲邪,抑了他的氣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