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珍澄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正傳已經寫了八十萬字了,水個字數發1章,肆刀行,永珍澄澈,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的越州文人寧可捨近求遠去選擇涇州宣城產出的宣紙,還是因為剡藤紙的製作工藝在百年前就已經失傳了,如今市面上所謂的剡藤都是些假冒名頭的稻草貨,早就不復“安得剡藤三千尺,書九萬字無渴墨。”的盛名了,今日難得見到一張真品剡藤,還是新紙,叫二老爺怎麼能不激動。
李肥沒有告訴二老爺是呂先生送的,只說道:“還有一些的。”
二老爺有些意動地問道:“李肥,這剡藤能給我一些嗎?不白給,這次真的是投桃報李,我這裡的東西你只要不是獨一份的孤品,你看上什麼都儘管拿去。”
李肥婉拒,“二老爺,這是長輩所贈,小子不會處置的。”
二老爺聞急眼了,揚了揚手,“就這一張也不行?”
李肥有些為難,可看著二老爺真摯的眼神,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只一張的話,就給二老爺了吧。
二老爺的心情這才平復些許,說道:“長輩贈與的東西我的確不該覬覦,但那位長輩是誰,我能否認識一下,我只想知道這剡藤的渠道來源。”
李肥緘口不提,先生有意對父親避諱神仙話題,他當然也不會讓二老爺接觸呂先生這樣的神人。
……
與江南道西北毗鄰的山南道,潭州芙蓉縣。
山南道潭州一帶在古時被稱之為芙蓉國,幅員遼闊,沃野千里。
這裡是建炎王朝最大的田地集中區域之一,專門給戶部用作研究培育新穀物的,素有芙蓉國小江南之稱,司農大人就在這裡,做了三十年的田舍郎。
說句無人信的話,司農本是正三品,後職權納入戶部侍郎後,為正二品,司農大人辭去戶部侍郎一職後,祥和皇帝居然改司農官職為從一品,府順皇帝這邊每年都會抽空前來潭州兩次,秘密探望大司農,派出欽差前來的次數更是難以計數,兩位御醫,不知多少的雪泥符探子安排在司農身旁,足見兩代皇帝對司農的重視,國之重寶。
千頃金黃色的稻田中,十數位莊稼漢揹負雙手,踱步在阡陌之間,其中既有年輕力壯者,也不乏年過半百者。
今年夏來稍遲,不多,一旬而已,常人不做感受,莊稼成熟卻是騙不得人。三日內要是再不收割,勢必會影響二季稻的播種與收成。
潭州身處山南道東,氣候適宜,適宜種植兩季稻,可霜殺百草一言不是說說的,第二季稻穀必須得趕在霜降之前成熟。
一位黝黑青壯者叼著一截稻草,低聲吟唱道:“我馬飽粟兮彼食不詜秕糠。我麥滿舟兮彼無以送其死亡。我忽見兮哀不能忘。推以與之兮我心乃康……”
一位身材健碩的老者大聲說道:“將各自分管的田地情況都看仔細了,司農大人牽掛著呢。”
眾人齊齊允諾,唯獨那位青壯者,依舊自己顧唱著:“生不餓殍兮死有藏。嗚呼今不得見兮使我心傷。”
老者年紀雖長,耳朵卻是好使著,叱聲道:“楊生,你要是再這樣,就給我滾回江西去!”
名為楊生的青年點趕緊收聲,覥著臉笑道:“得令,得令。”
老者無奈搖搖頭,這個農學出眾的學子,愛好自由,特長散漫。不加以管束的話,實在難堪大用,他不是個會惜才的人,但這個楊生已經不止一次教他明白什麼叫瑕不揜瑜了,他的那三十畝田,此刻還顯青黃之色,眾多農學學士擔心天氣影響第二季稻收成的時候,楊生卻是漫不經心,田壟漫步。
無他,楊生分管的三十畝田盡是單季稻,是司農特許的。
那不怕風大閃了舌頭的楊生竟然敢大言不慚說,等收成時,他那三十畝單季稻的總產絕對不會遜色於雙季稻,至少是畝產一千五百斤。
自然不少人等著看笑話呢,不過等到結果出來之前,誰也不會將幸災樂禍表現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