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節,桓容,來自遠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不是幫他,而是害他!
桓溫擺明要桓容送死,卻又佔據道義制高點,向世人表明,為了北伐勝利,為了收回舊土,他不惜犧牲嫡子!
這般深明大義,為國盡忠,可稱當世英雄!
郗愔氣得吹鬍子瞪眼,險些拍案而起,大罵桓溫不要臉!
奈何對方處處佔據先機,掐斷所有更改軍令的可能,郗刺使只能無功而返。桓容徹底被利用一回,就算是死,都要成為渣爹“點亮名聲”的踏腳石。
離開中軍營盤,郗愔第一時間召來劉牢之,下達一道死令:“保住桓容!”
桓元子既要兒子死,又要藉此成就大義之名,哪怕戰事不順,照樣會被百姓稱道,為日後篡位掃清道路。
郗愔既知他的目的,如何會讓他如願?
故而,劉牢之排兵佈陣時才會如此保守,務求保住桓容,不讓他在戰場喪命。
“將軍,賊寇固然兇悍,並非不可破。方陣固然可取,然以我軍人數,何妨以攻為主,採用錐形陣?”有將官看出戰陣問題,出言勸道。
劉牢之搖頭,道:“我意已決。”
眾人面面相覷。
瞭解劉牢之的不免思索,如此保守,莫非大有深意?不瞭解的倒沒多想,主將下令列陣,他們從命便是。
況且,此陣非是不可取。
總體而言,就像是一個烏龜殼,無法輕易突破鮮卑騎兵,也不會輕易被敵人衝開。遇敵大意,也可轉守為攻,將其困在陣中,算是對陣騎兵的不二法門。
商議妥當之後,眾人退出軍帳,抓緊時間做出安排。
桓容留了下來,一為感謝郗刺使和劉牢之的迴護,二來,則是要給桓大司馬一個反擊,不能一拳將渣爹打倒,扇個巴掌總沒問題。
“容謝劉將軍。”這樣保守的排兵佈陣,旁人看不出來,他卻能猜出深意。
說不感動是假的。
縱然對方有各種考量,這聲謝都是應當。
“容弟無需如此。”劉牢之扶起桓容,嘆息道,“軍令如山,為兄不能抗命,但總能護上一護,使君亦有此意。”
“難為將軍。”
劉牢之搖頭,道:“慕容垂乃知兵之人,聞其掌兵至今幾無敗績。前番數次試探,我軍連敗三場,足可證明其用兵老道。”
桓容神情凝重,想到慕容垂這個猛人,突然壓力山大。
“我非不知天高地厚之人,如此排兵列陣也為保全自身。”劉牢之繼續道。
“兵法雲: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我未曾同其一戰,且手下僅百餘精兵,接戰不當冒進,需穩妥為上。有此番經驗,他日再遇,必當斬其頭顱,祭軍中大纛!”
砍了慕容垂?
桓容滿面震驚。
仔細想一想,以劉牢之的本事,並非沒有可能。
前提是兵精糧足,配備專克騎兵的武器,例如唐軍的陌刀和明軍的狼牙棒。陌刀成陣能嚇破人膽,狼牙棒舞起來,甭管是人是馬,挨一下都是相當酸爽。
為保萬無一失,還需提前選好戰場,最好是不利於騎兵發揮的丘壑遍佈之所,絕非一馬平川,一個衝鋒就到近前的廣闊平原。
不過,目前還只能想一想。
真要實現還需要積累,尤其是“錢”的積累。
“將軍,容有一言。”知曉劉牢之排兵佈陣的緣由,桓容的心情好了幾分。
“容弟儘管說。”
“南郡公世子仍在右軍之中,此番理當臨陣。”桓容微微眯起雙眼,道,“大司馬慷慨大義,同樣身為桓氏子,定願為國捐軀,為百姓捨命。”
劉牢之頓了一下,這才想起桓熙前後捱了兩次軍棍,至今沒有離開床榻,右軍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