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3節,桓容,來自遠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告誡自己,不能在權利中迷失,更不能過度膨脹,以致失去本心。
出於以上考量,桓容用人的範圍不斷拓寬,選才的數量不斷增多。大中正忙到天昏地暗,首次知道,做個“印章”也如此累人。
士族高門得到好處,對天子推行的多項制度不再那麼牴觸,見到其中的好處,更設法加以改良,主動推行各州。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學院。
幾年過去,範寧桓秘開辦的學院聞名遐邇,建康幽州之外,揚州、江州、荊州甚至是寧州都有了分院。
兩人依託關係,三顧茅廬,請出隱居山林的多位名士大儒,分別往各地學院坐鎮。
去歲,寧州刺使上表,州內豪強願意出錢,請在州城再建一座學院。
桓容覺得稀奇,他當真沒想到,早年有“貪暴”之名的周仲孫會如此重視教育。
不過,多建書院是好事,派人查過寧州實際情況,桓容大筆一揮,寧州成為繼幽州和揚州之後,第三個擁有兩座學院的治學之地。
除此之外,周仲孫另有秘奏,自去歲以來,寧、交兩州出現大量的僧人和沙彌,各處宣揚佛法。
“其皆西來,膚黑類猿,非漢土之人。”
“非我族類,不得不防。”
看到周仲孫的秘奏,桓容嘴角直抽。
他佩服古人的腦洞,卻對這種“匱乏”的形容很是無語。
西域胡發瞳異色,類猿;極西之地來的商人,醜陋多毛,不識禮儀,完全不用說,繼續類猿。至於表書中的僧人,不出預料的話,七成來自於後世的天竺和東南亞,一樣是膚黑類猿。
總之,凡異邦之人,不識禮儀教化,多數類猿。
這不是他信口胡謅,關於類似的記載,史書上都能查到實據。
換成後世,絕對有一場口水仗可打。如今卻是認真的記錄,不覺有半點不對。
隨著入建康朝貢的隊伍日多,史官的筆也是越來越忙。
每次看到類似語句,桓容都忍不住嘴角直抽。兩次憋笑憋得難受,引來史官奇怪一瞥,心中懷疑,陛下這是怎麼了?
不管可不可樂,周仲孫的秘奏很快引起桓容的重視。
經過慎重考慮,並詢問過郗愔謝安等人的意見,桓容下旨,不許這些僧人沙彌入境,已經進來的,發現一個攆一個。
還是那句話,他對宗教沒有任何意見,只是以目前的情況,國家想要進一步發展,在統一後繼續擴大版圖,有些苗頭還是不要出現為好。
太和七年,八月
北地戰火燃起,秦玦秦玸帶兵增援朔方,鏖戰兩個日夜,擋住高車大軍。
秦玖接到旨意,率西河兵北上雁門,再次橫刀立馬,臨陣殺敵。
秦瑒鎮守西海,牢牢擋住烏孫騎兵,未讓敵兵踏入西海郡半步。
秦玓返回三韓,親自率軍剿滅高句麗殘餘勢力,在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舊土上過了兩遍篩子,又立起五座京觀。
秦璟收到桓漢國書,將長安暫託秦玒,點文武二十餘人,伴駕同往荊州。
雙方的會面地點定在襄陽,為確保安全,桓衝離開姑孰,率部曲先奔襄陽,從侄子手中接過當地防務,做出萬全佈置。
長安亦調遣精銳,在秦璟到來之前佈下重重防護。
沿著邊界線,雙方擺開架勢,立起營盤,刁斗森嚴,旌旗招展。
知道的,這是兩國天子會晤。不知道的,八成會以為長安和建康一言不合,正準備開戰。
小小一座襄陽城,聚集了天下目光。
無論長安和建康,此時都繃緊了神經,準備迎接一切可能到來的變化。
相比他人的緊張,桓容則十分放鬆,從建康登船,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