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5節,桓容,來自遠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此,桓容既感到欣慰,又覺得無奈。
縱觀歷史,為皇位你爭我奪乃至起刀兵的事絕不鮮見。到他這裡,怎麼偏偏情況倒轉,連選個繼承人都這麼難?
桓容準備給桓嗣等人書信時,秦璟已率大軍抵達朔方。
如之前預料,烏孫和高車的大軍就在城外。營地綿延數里,近乎望不到邊際。
堅兵頓城,朔方城被圍困多日,正岌岌可危。
第三百一十二章 撬動戰局的棋子
朔方城外,兩軍分別立下營盤, 大纛高牙, 旌旗烈烈。
高車烏孫大軍都為騎兵, 提前佔據有利地形,只要號角聲起, 隨時可調集騎兵,自高處俯衝而下,攻入秦軍大營。
無視賊寇屢次挑釁, 秦璟下令按甲不動, 在營前佈下拒馬鐵蒺藜等, 並令士卒伐木,在大營四周立起柵欄, 尖端向外, 成為又一道阻攔敵兵的屏障。
白日裡, 騎兵四周巡邏, 嚴防敵軍刺探。
至夜間,營盤刁斗森嚴, 每隔百步就架起篝火, 火把成排。
武車架在柵欄後, 投石器架在車旁, 敵軍膽敢衝營, 必當石落如雨,萬箭齊發。
見到秦軍如此陣勢,烏孫昆彌不由得心生警惕。做過幾次試探, 皆無功而返,反而損失百餘精銳騎兵。
“昔日秦帝掃漠南,皆是以強對強,未見有這般舉動。”
在眾人心裡,秦璟雖是漢人,作風卻比胡人更加彪悍。
帶兵橫掃漠南草原,每戰皆衝鋒在前。面對多餘自己的敵人,仍採取騎兵對沖,從未有過固守之事。
不折不扣,就是一尊殺神。
如今高掛免戰牌,堅持不出戰,究竟為何?
烏孫昆彌的疑惑,同樣充斥在高車諸部首領心裡。
思來想去,眾人依舊是滿頭霧水,不明白秦璟為何會一改平日作風,無視己方挑釁罵陣,始終堅守營地不出。
如果換個人,眾人八成以為是兵力懸殊,主將怯戰而已。
可面對的是秦璟——聲名遠播、能止小兒夜啼的殺神,誰敢這麼想,絕對是腦袋進水了。
更重要的一點,秦璟紮營之處,恰好擋在攻城必經的路上。
想要攻打朔方城,必須先破城外大營。而從斥候的回報來看,別說攻營,靠近射程之內,立刻會被射成刺蝟。
進又進步不得,退又不甘心,難道繼續耗著?
“這該如何是好?”
烏孫高車在漠北會盟,聯合出兵,貌似強兵勁旅,聲勢不小,一旦戰鼓聲起,必當無堅不摧。實則存在不小的短板。
一來,雙方的聯合不似長安和建康,以兩國為基,而是各部鬆散聯盟,註定人心不齊,部落首領各懷心思。
造成的結果就是,順風仗能打,逆風仗堪憂。
戰事順利且罷,如果形勢對己不利,什麼昆彌的命令、大首領的軍令,統統丟在腦後,為儲存部落力量,調頭就跑絕不稀奇。
二來,此番南下,目的是為劫掠。
草原上遭遇大旱,草木枯萎,河流斷絕,牛羊大批餓死。偏又生出疫病,患病的野獸和牲畜汙染僅存的水源,使得情況每況愈下。
烏孫高車聯合,實為無奈之舉。
雙方都忌憚秦軍的威名,獨自南下心中沒底,拉上對方墊背,才增加幾分信心。
按照原計劃,騷擾雁門、廣寧、漁陽等地的遊騎都是幌子,主要為吸引秦兵注意,掩蓋大軍的主攻方向,避免長安發現主力所在,提前集合兵力。
隨著大軍逼近朔方,秦璟帶兵馳援雁門,計劃算是成功一半。
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很興奮,以為勝利就在眼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