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節,幸運合夥人,荷風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還真是虎斑在皮,人惡在心啊。居然是這麼一個見利忘義的壞東西,二妹豈不是白白為他浪費好幾年青春?”
“就是說啊,我一想起他對二妹說的那些話就捶胸口,恨不得拿馬桶刷子涮他的嘴。”
“這事難道就這麼算了?媽,我們家的女兒可不能白受欺負,那衰仔什麼時候回國?我剁了他做肉丸!”
洪萬和義憤填膺,見洪爽苦笑著叫他別開玩笑,正色高喊:“我沒開玩笑,二叔以前在北京燒烤店上班,是公認的全能刀王,一小時能切120斤肉,他那樣的頂多一個半小時搞定。剔完肉,骨架拿來熬湯,內臟煮熟了餵狗,保證警察找不到線索。”
洪爽忍俊不禁,見鄰桌客人悄悄側目,忙壓低嗓門勸阻:“你快別說了,當心被人家當成變態殺人狂。”
二叔的駭人喧譁起到冰鎮效果,原本熱鬧的店鋪陷入安靜,櫃檯旁的電視機唱起主角,螢幕里正播出央視的新聞節目,女主持人悅耳的聲音如平川掠過洪爽的耳朵,“福滿堂”三字恰似突然躍起的小魚,抓住她的注意力。
“據路透社報道,華夫集團與姜開源就‘福滿堂’商標所有權問題的爭端進一步升級,華夫集團副總裁威爾.庫克近日向媒體表示雙方正進行新一輪協商,不排除在談判破裂後申請國際仲裁……”
鄭傳香也留意到這則新聞,忙問洪爽:“電視上在說什麼啊?福滿堂怎麼了?”
這事前因複雜,洪爽整理思緒時洪萬和搶答:“前些年姜開源不是跟老外合資開公司嘛,把福滿堂的商標賣給那家外企,後來合作不愉快,他就揹著人家用這個商標搞其他產品,老外說他違反協議,要求賠償,兩邊吵了好幾年了。”
他道聽途說,一知半解,敘述內容與真實情況有出入。
福滿堂的商標之爭是中國現代合資企業史上的典型案例,洪爽上大學時曾在經貿課上聽老師詳細分析。
上世紀90年代末,姜開源用“福滿堂”三個字註冊商標,推出秘製醬油、醬料等調味品,轉變單一的商業模式,開始跨行業經營。憑藉出色的銷售能力和福滿堂在榕州的良好口碑,迅速佔領本地市場,到2000年已成為榕州的拳頭企業,鋪貨渠道遍及南方各省。
這時姜開源漸漸面臨私營企業躲不過的發展困境:資金短缺,技術落後。
儘管銷售業績節節高升,賬面持續景氣,他仍斷定這個缺陷會在不久的將來斷送已取得的成果。於是選擇了一條在當時看來最有效的升級途徑——招商引資。
經若干“媒人”舉薦,紅繩系在了來自歐洲的華夫集團身上。
該集團擁有百年曆史,資金雄厚,享譽全球,是世界十大食品生產商之一。
改革開放後,中國市場對外展示出的蓬勃生機和廣闊前景使商界列強趨之若鶩。
姜開源為福滿堂尋覓靠山的同時,華夫這一食品業巨頭也在物色進軍中國的合適載體,提出“沒有第一,就要第二”的原則。
福滿堂是他們的理想目標。
兩家最初接洽圍繞商標轉讓展開,但中國政府為保護民族品牌,禁止向國外轉讓國內知名商標。華夫便退而求其次,與姜開源簽署商標使用協議,並收購福滿堂52%的股份,取得控股權。
鑑於姜開源無可取代的領導能力,雙方另外簽署合同附件,華夫承諾不插手福滿堂的經營問題,姜開源仍是企業的實際控制者。
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與豪門聯姻,福滿堂理應扶搖直上。
然而攀高枝的結果並不如意,在華夫注資後雙方經歷了短暫的蜜月期,其後摩擦日益顯著。
姜開源的訴求是“以市場換技術”,他想將福滿堂發展成產品多元化的食品王國,在調味品領域樹立大旗後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