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20,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三字經》裡,在墓土挖開之後,連同那本書和原身一直帶著的岫玉玉佩一同放在了棺蓋上。而後他親自剷起摔打均勻的溼土,一鏟接一鏟地,蓋住了屬於小崔燮的東西。
工人們和崔源父子也一同動鏟,將墳土堆得高高的,重新封好墳墓。
崔燮跪在墳前,澆下三杯酒,燒化了一陌紙錢。他的指尖摹過碑身改刻的“不肖子崔燮泣立”,默默祝福這個孩子下輩子能生在他那個時代,平平安安地長大。
也希望在那個世界,能有人在他墳前這樣真心地想一想他。
祭過祖先,他們主僕三人便又回了遷安。
到家時已近黃昏了,官道上卻顯得比平常擁擠似的,馬車走得極慢。他們還是為是城裡出了什麼事,快到家時才發現,影響了交通的不是別人家,就是他們自己——崔家老宅前的街口處一片工人忙忙碌碌地擔土,夯實地面,豎起極高的松木杆,看形制像是個四柱三間的牌坊。
雖然崔燮不是個自戀的人,可他們這條街還沒出個守節的寡婦,忠貞的義夫,能建起牌坊的好像就只他一人。
他跳下車,讓崔源趕車走後門回家,自己走向督工的書吏,拱手問道:“這位大哥,我家怎麼建起牌坊了?”
那名小吏看見是他,連忙拱了拱手:“公子怎麼這時候才回來。小人張興,公子直呼小人的名字就是。縣尊還說想把你家也修葺一遍呢,你這在山裡一待數日,我們差點進不了你家門了!”
“張大哥……縣尊不是給我賞賜了嗎,怎麼又要建牌坊,修房子?”崔燮一轉眼看見房門大開著,有人出出入入地搬挪土石,驚訝得不知說什麼好,默默閉上嘴,為知縣大人的雷厲風行默默感慨了一會兒。
“朝廷明發了恩旨,還賜了御書匾額,本縣當然得給撥款給你修牌坊,不過修房子是大人體恤你,私下裡撥的款子……”張書辦也看了一眼房門,感慨地說:“要不是你家來人,大人找的工匠都進不了門,還得等你回來再說。”
崔家又來人了?又是來找他麻煩的?
不是他惡意揣測人,可他自打穿過來,跟原身的家人打過這麼多交道,卻還沒見誰做過一件對小崔燮好的事。這次來的……
這次來的卻是個四十來歲的矮瘦婦人,穿著綢衫短褂,下系大紅撒金繡裙,打扮得富麗堂皇。她滿臉喜氣地從門裡跑出來,跑得裙子在地上一拖一拖,到近前先插燭似地拜了一拜,拿帕子在臉上蘸了蘸,又哭又笑地對崔燮說:“燮哥你真出息了,你爺奶爹孃都知道你受了旌表,在家裡替你高興呢!”
這位是……在家裡沒見過啊!
崔燮伸手扶住她,實在是擠不出那種悲喜交集的高難度表情,索性含糊著說:“媽媽也別太激動了,這樣大好的日子哭什麼呢,家裡人可都好?祖父病體如何,祖母這些日子可曾犯病?我父母這些日子也都好麼?”
那媽媽笑著答道:“好好,怎麼不好,你得了朝廷旌表,老太爺好得都能倚著墊子多坐一刻了。老夫人也高興的不行,讓我從家收拾了些東西給你,燮哥你跟我進去,看看你奶給你的心意!”
一頭笑,一頭就止不住地落淚。崔燮只好哄她回府再哭,回身匆匆跟張書辦道別,並請他代自己向戚縣令致謝,轉告縣令大人,今天太晚了,明天他再上衙門道謝。
張書吏好笑地拱了拱手說:“崔公子不必那麼多禮,放心回去吧。看看家裡哪兒有要改的、要修的,回頭只管跟我們說!”
回到家裡後,崔燮才從捧硯口中知道了這位媽媽姓張,是老夫人身邊得用的人。原身在京城的家裡獨門獨院地住著,她也時常去看看,送些東西。
看來原身能活到他穿來這歲數,老夫人和這位媽媽也功不可沒。
但他不知原身與她相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