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新的秩序(下),帝御仙魔,我是蓬蒿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路北來,李曄都在考察契丹各地城池規模,孔家文化發展,與國家體制的建設情況。所見所聞,讓他對耶律阿保機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心裡也不由得對他有了一分欽佩。
因為統一契丹、征服草原時間不長的關係,一切都只是雛形,加上這場戰爭的破壞,很多東西都面目全非。
然而搭建完整雛形,其實是最難的,只要這個頭開起來了,後面的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
而眼下這種局面,正是李曄所需要的。
如果契丹國體制已經堅固,契丹人國家觀念已經成型,那麼要將他們變成心向唐朝的人,直至徹底同化他們,就要難很多。
現在契丹人懂得了也初步適應了國家統治,卻還沒有那麼深厚的國民意識,最是適合李曄改造不過。
到時候改造完了契丹人,由草原人去影響草原人,總比讓中原人改變草原人簡單得多。
“耶律阿保機多年的努力,好像都是在為你做嫁衣裳。”
望著正在修復西樓城池的契丹人,岐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韃靼、黃頭兩部轉交契丹俘虜、奴隸的差事,前幾天就已經完成,如今他們大部分都在唐軍營中,被唐軍控制著,只有其中表現良好的人,才有資格被釋放出營,去修繕他們之前的國都。
按照李曄的安排,這些人也會是第一批取得大唐“戶籍”的人,受到大唐的承認與保護,最先回到之前熟悉而熱愛的放牧生活中去。
岐王這樣的感慨,李曄這些時日聽到了不少,都是麾下文官發出的。
李曄到契丹來,既然是為了改變這裡,統治這裡,自然不可能不帶文官團體。大軍後面跟著文官,戰事結束就立即接收地方,那是他征戰中原時,就慣用的手法。
一些出自長安修行學院,之前在軍中擔任武職的學生,現在也加入了文官的隊伍,開始由大唐修士和軍隊保護著,深入草原各地考察,與牧民面對面交流,為接下來的政事做準備。
有草原牧人做嚮導——尤其是契丹人,他們的差事沒理由不順利。
長安修行學院培養學生的宗旨,就是學成後為國所用,所以比起尋常文官來,他們對草原的瞭解其實還要多一些。
就像張長安,他在進入草原之前,可是就學會了草原上幾種主流語言,雖然說得不好,但總歸是勉強能交流,這就是體現。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話用在耶律阿保機身上,聽著是怪異了些,但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李曄笑著回應岐王。
其實他更想說的是,在地球上,華夏之所以是後來那個華夏,就是無數先輩英雄、仁人志士不斷努力的結果。
他們有的人是為了成就自己的皇圖霸業,有的人是為了求得進身之階,但從歷時長河的角度看,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李曄穿越之前,華夏民族融合的大好局面。
雖然過程曲折了些,血與火多了些,災難與痛苦也深重了些。
從這個意義上說,耶律阿保機只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耶律阿保機的喪葬儀式快到了,原本我覺得,到時候你沒必要露面,但是聽了你剛剛這番話,我倒是認為,你應該給他寫一篇祭文。”岐王想了想道。
李曄對此很是認同,“應該寫一篇祭文。”
耶律阿保機下葬時,有唐人給他的祭文,這也就意味著,他得到了唐朝的官方認可,隱藏的意思就是,契丹成了唐朝的一部分,已經屬於大唐。
這,便是蓋棺定論。
也不知道耶律阿保機聽到這個訊息,會不會從棺材裡爬出來。
“對了,月裡朵你打算怎麼安排?”岐王露出一個邪惡的壞笑。
李曄翻了個白眼,“我對她沒興趣,自然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