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帝御仙魔,我是蓬蒿人,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在有十萬大軍駐紮在半島,主持大局,就不會出亂子,再從原來的地方軍中,擇優選取一部分幫助唐軍維持地方秩序,州縣也會漸漸恢復平穩。
這些事李曄早已不必親力親為,隨軍帶來的文官要到地方上去,都不必他一一分派,真正需要他做的,只是重建安東都護府,選定都護府的主要官將。
都護人選自然是趙破虜,新羅初定,他還需要帶著大軍在此駐紮一段時間,不過他不管民政,領頭的文官是張文策。
前兩年,張文策出任過南詔宣慰使,是以對戰後撫民差事很熟悉。新羅“未經王化”,需要一個才敢卓著又經驗豐富的官員,來主持大局,解決各種問題。
張文策這些年的差事都辦得很好,個人成長很快,作為一個士子,原本他還有些過於“道德”的嫌疑,在南詔被王建上了一課後,現在是出了名的鐵血文官。
該施恩的時候施恩,該殺伐的時候殺伐,尤其在對域外之民的管理、教化上,他很有心得。在新羅之戰前,李曄便召見了他,就如何迅速教化新羅百姓問題問策過,在得到滿意的答案後,才決定讓他來主理新羅政事。
在如今大唐朝廷中,宰相崔克禮,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振,無疑是文官領頭羊。不過作為社稷柱石,他們需要坐鎮中樞,輕易是不會離開長安的。
而以張文策為代表的,一批才敢卓著的青年官員,現在是皇朝文官團體中的骨幹力量。他們大多經歷過平盧時期,在李曄南征北戰、平定國內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歷練機會,如今年富力強,正當其用,是大唐文官集團的第二階層力量。
這個階層的力量十分龐大,大唐的精銳之師將戰旗插到哪裡,他們都能及時跟過去治理哪裡,將彼處徹底變為大唐疆土,將那裡的百姓完全變成大唐治下的子民。
再往下,就是長安修行學院出來的學生,張長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相比於張文策這些前輩們,他們的才能更加綜合、全面,胸襟也更加開闊,而且身上沒有那麼多儒生氣息,做起事來更加沒有顧忌些。
這當然有利有弊。勇猛精進、思想相對獨立,是他們最大的特點,但少了儒門信仰與儒生氣息,心中的道德標準就低,成為奸佞妄臣、貪官汙吏比青州儒門計程車子更容易。
不過一個官員是否成為奸佞小人、貪官汙吏,道德境界、信念信仰雖然是基礎,但也只是一部分因素,最重要的還是國家律法的制約、官場風氣的導向。對後者,李曄有充足的把控能力。
從李振、崔克禮,到張文策、張仲生,再到張長安,這就是現如今的大唐文官的三個層級,體系完整,底蘊深厚,後繼有人,確保了大唐文治可以長久穩定昌隆。
對於新羅的治理方向,在李曄的計劃中,安東都護府也是暫時的。新羅這片土地,早晚要成為大唐治下的尋常州縣。
對他個人而言,拓土開疆,讓更多百姓心向大唐,也關乎修為境界的提升。
在明確感覺到,大羅金仙不是修士境界的天花板後,李曄就有去看一看聖人境風景的想法,所以他需要更多百姓的氣運之力。因是之故,征服新羅、倭國不是終點,只是另一種開始。
李曄真身出現在新羅,只是為了底定大局,當然不會逗留太久。以他現如今的實力,穿梭各地也花不了什麼時間,就算前線有什麼情況要他出面,也能很快抵達需要他的地方。
大唐出征新羅、倭國,連上官傾城都沒動用,自然也輪不到岐王出面。這段時間,老安王府隔壁的岐王府,卻沒有半刻清閒,成天成天的雞飛狗跳。
原因是閒下來的岐王,最近不知道那根神經搭錯了,竟然找來了長安城最擅長歌舞的青樓清倌兒,教授她音律歌舞。
李曄出皇宮到岐王府來很頻繁,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