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陵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9章 見面,入關新美洲,我是海陵王,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與此同時,就在大明和大商會面的時候,另一個地方,大明的留學生到達了英格蘭。
歷史擁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偶然一定孕育著必然。
英國最後能走向日不落帝國,和它的教育分不開。
尤其是大學制度的成立,從12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到現在思想激烈的碰撞,在這其中孕育了無數的思想和文化。
目前,英國的各個方面雖然並不特殊,但是已經有發展的底子。
英國城市的一些重要手工行業——紡織、成衣、煤炭開採、冶鐵、製革、造船業、金屬加工、建築業等在這個時期都迅速發展起來了,其中尤以毛紡織業的地位最為突出。
毛紡織業之所以在英國得到發展,首先得益於優越的天時、地利環境。
英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整個不列顛群島氣候非常穩定,四季溫差不大,這種暖溼的氣候正適合牧草生長,對發展養羊業非常有利。
大不列顛島的地理環境以平原和丘陵為主,這也是一個有利因素。
在英國有成群的牲畜,就畜牧和耕種來說全國約有13的土地用作牧場,而不耕種。在英國有很多的馬,有為數極多的豬,但特別觸目的則是多得不可計數的羊群。
雖然產生了羊吃人現象。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的優點。
那就是促進了新的利益集團,整個社會產生變亂。
農業、工商業經濟的興盛和人口的激增,帶動了更為廣泛的各種城鎮的規
模化物資交流,提高了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從客觀上為大學的產生提供了人口基礎和物質經濟基礎。
而這群留學生說實話能來到這裡,其中和他們來自大明有著很大的區別,若是其他的歐洲人,很難來到這裡。
經濟在發展的同時,英國的大學卻在變得保守。
西歐各國之間和宗教矛盾的積累,英國大學的地域性凸顯,加劇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英國本土化。
15世紀到16世紀,英格蘭大學採取了很多措施阻止學者的流動,當時牛津和劍橋的學生則主要來源於英倫三島。
另一個方面也能看出他們的保守性,在學校中,無論是校級還是院級,都強調傳統的基督教會道德觀念和社會公認的秩序意識,重規則,輕人文,不能容忍教師和學生的輕浮行為。
是一個很複雜的狀態。
“好了,咱們到目的地了。”
一位身穿寬鬆衣衫的高挑女人,站在一棟建築前,面帶溫柔的微笑。
唐文通仰頭看了一眼。
遠處的建築,很明顯和大明沒有區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