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li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章 回孃家的大姨,驚!她能穿梭時空,青竹lin,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咋辦呢?
於是皇帝就又冒出了一個奇思妙想,設定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捉錢令史”,專門來管理公廨錢事宜。
捉錢令史kpi指標有且只有一個:放高利貸。
朝廷的三省六部都設有“捉錢令史”,每個衙門9人,每人掌管五萬錢,透過市場放貸給老百姓,每個月繳納利息給朝廷。
這就為某些不能靠祖蔭,也不能靠才學當公務員,但是家裡又有那麼一些資產的人,提供了一個入仕的機會。
其實就是變相的在賣官,而且還是合法的。
為了防止虧掉本金,李世民還規定了必須實現盈利。
李世民研究了一下大唐的金融市場,一拍腦袋,認定高利貸這件事兒每年獲得百分之百的回報是可能的。
所以每個捉錢令每個月都要給朝廷納利四千,一歲凡輸五萬。
每個月完不成kpi的就挨懲罰,沒什麼好說的,而完成kpi的就給予獎勵。
如果連續十二個月都完成了kpi,那就可以去吏部排隊,等著分官做了。
有官可以當,這是多大的誘惑啊!相當於一年五萬塊買個官身,還不用純支出,高利貸放的好還能賺一筆,有錢無權的人自然爭先恐後。
朝廷的高利貸業務,也就在這群人的帶領下做得如火如荼、風生水起。
朝廷文武百官的俸料錢和衙門的行政開支,就用這些錢。
當然了,畢竟不是正規的途徑進入仕途的,授的不會是什麼好位置的官,就是個芝麻小官,而且也有上限,升職加薪的空間很有限。
但對於考試不行,又沒有人舉薦自己的富人來說,這已經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朝廷和有錢人這一波就屬於各取所需。
為了兒子龐寶宴有個好前程,龐遺風攜妻蕭氏玉寧帶著家小去長安投奔龐大伯,打算競爭一個“捉錢令吏”的職位,換個官身。
雖然“捉錢令吏”這個名頭不好聽,而且發展上限也是被定死的,沒有什麼向上爬的空間。
但對於野心並沒有太大的龐家人來說,這就是個好前程了。
唐朝初期,這項公廨錢的制度只在京師範圍內實行。
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眾人也不敢太過分的。
而且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等皇帝也強勢,壓得住底下的官員。
所以這項制度的危害還不是太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皇帝缺錢的窘境。
但到了安史之亂後,唐朝衰落,每況愈下,這個高利貸業務就漸漸推廣到了全國。
李世民當初規定的百分百的利息變成了百分之二百、三百,甚至一千,成為了老百姓傾家蕩產的噩夢。
/100//.html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