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1章 殿試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21章 殿試,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題是什麼,都是臨時琢磨出來的。
沒準兒皇帝看看奏摺,想到什麼來什麼。
張好古居然提前知道了
這要是真的知道了,那……
張瑞圖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當時一看到魏公公的名帖就以為張好古是魏公公親支近派,後來又發現,張好古跟朱由校談笑風生,那就是越發的肯定,張好古來頭大不一般。
現在——
朱由校居然直接把殿試的考題告訴了張好古。
現在看來張好古的後臺和背景不是一般的強勁。
拍了張大少爺的馬屁之後。
張瑞圖當天晚上就連夜寫好了奏對。
張好古也是費了一番心思,逐字逐句的詢問張瑞圖每一個典故的意思,每一個字的意思,最後,全部背了下來。
一邊背誦,還一邊謄抄。
值得一說的是,穿越的這段時間,張好古真的是盡力了。
天天練習自己的毛筆字。
最主要的還是繁體字。
嚴格來說,他這頓時間也是沒少麻煩張瑞圖,這小子除了是妥妥的閹黨之外,書法也是當世之一絕,有了他的指點,自己狗爬一樣的毛筆字終於能見人了。
至少,就目前來說,他的書法,應該是跟天啟差不多的。
繁體字,至少是能寫出來了。
也能被人給認出來。
字跡好看不好看,這其實也不重要,反正寫完了之後都是要謄抄一遍,給閱卷官看看。
大明朝的時候,殿試還是一種考核。
不過,到了大清朝的時候,改由讀卷大臣密議八條中圈出四道為題。
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試更多的變成了花架子,看看你的書法和長相。
在明朝的時候,還是要看一下你的真才實學的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答題思路。
過不多時,便有太監取來一份聖旨,展開來唸道:“殿試題曰:安國制遼之道,又曰:朕登極不過二年,遼北一地,建奴頻仍,愈演愈烈,建奴視國中無人,日夜襲擾遼北,遼北士民深受其害……”
張瑞圖眼皮一跳。
這個考題居然是真的。
又看了張好古一眼,張瑞圖不禁感嘆。
張好古的靠山可不是一般的硬,那是皇上。
天啟皇帝支援,日後只怕是封相入閣不在話下。
策論題的題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間,不過字數再多,那也是空話套話,最重要還是哪一句安國治遼之道,這才是正主兒,也就是說,這場策論的中心題目就是讓考生們寫出一篇治遼的策論出來。
張好古的優勢也就是體現出來了。
知道考題,提前備好答題思路,問題也就不大了。
說起來,還真是要感謝朱由校這樣的昏君,不然的話,殿試這一關,自己要琢磨的就是應該如何跑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