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2章 為了銀子,為了大清!,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候外,汪文言還提出了海外貿易,與夷狄通商的想法,因為江南行省境內可是有著長江入海口,長江三角洲附近不僅土壤肥沃,而且船隻通行也方便。

因此汪文言想在江南開港口與夷狄進行更大的航貿往來。

同時汪文言還指出這些西洋夷狄非常喜歡大明的瓷器,絲綢,這些東西都是價格居高不下的貴重品,西洋夷狄那都是拿著一箱箱金銀來換大明的瓷器和絲綢,這些錢與其讓江南官吏士紳賺去,還不如朝廷開海。

張好古默默記下汪文言關於開海通商的提議,準備到時候將其拿給朱由校看。

接著翻下去,汪文言還指出目前西洋人的船隻,航行速度快,能遠渡重洋硬抗風浪,而且船堅炮利,比大明現有的戰船先進很多。

張好古看到這也只能是輕嘆一口氣,如果不是劉大夏,大明現在還有寶船的製作圖紙和東南亞,印度洋的海圖,何愁不能組建一支強大的水師?

但眼下沒了圖紙,大明暫且也只能靠現有的戰船支撐了。

再往下看去,汪文言還在摺子裡提到,天啟紡織機已經被南方計程車紳仿製出來了,如今南方計程車紳用仿製的天啟紡織機織出的布料和北方正品布料沒什麼區別,北方布匹的優勢已經被抵消了。

如果說有什麼值得開心的事,那麼南方士紳仿製出來天啟紡織機算是這道摺子裡唯一一件讓張好古略感寬慰的事情了。

因為這意味著,南方那些士紳不是真的迂腐的無可救藥,他們起碼還知道打不過就模仿,而且能模仿出來,就說明南方的工業基礎不差。

江南一帶的工業基礎,潛力很大啊。

沉吟片刻,張好古提筆寫起了給汪文言的回信:“關於開海通商一事,皇上已然允許,隨後擬一道摺子上奏朝廷,內閣必然透過,你可自行選擇優良港口與外夷通商,讓外夷從廣州轉到江南來行商,給朝廷提供賦稅。”

“而瓷器絲綢,可多建工廠加大生產,且江南多良匠,在加大生產之上另行鑽研,務必精益求精,推陳出新。”

“戰船一事,朝廷已有計劃,西洋之風帆戰船,本閣有所瞭解,其效能先進不過只是佔據短暫優勢,工部已經有新的戰船研究計劃。但若有機會,可同西洋人手中買下幾條船來做研究,所用費用可找戶部報銷。”

“而天啟紡織機被民間模仿一事,無須憂慮,隨後你可帶江南各大布匹商會掌櫃來京師,本閣有好東西給他們看。”

張好古這邊給汪文言寫著信呢,朱由校的老丈人,國丈張國紀也是急匆匆的跑來找朱由校了。

正在研究蒸汽機的朱由校看著急匆匆的老丈人忍不住問道:“國丈步履匆匆,這是為何啊?”

張國紀先是喘了幾口粗氣,然後才匆匆對著朱由校行了一禮:“拜見皇上。”

朱由校皺著眉頭讓張國紀起身,並讓人看茶落座,張國紀坐下來喝了幾口茶,喘勻了氣後才說道:“皇上啊,大事不好了,咱們的天啟紡織機,被南方那些士紳仿造出來了!”

天啟紡織機被仿製出來了?

朱由校雖然對南方士紳的模仿能力有些驚訝,但也僅此而已了,他很淡定的說道:“模仿就模仿出來了,他們用天啟紡織機,照樣給朝廷創造稅收,怎麼就大事不好了?”

張國紀苦著臉說道:“可是皇上,他們也用天啟紡織機織布,那咱們的布和他們的布就沒區別了啊,這樣下去,他們要是降價,咱們也得跟著降價,咱們的布就沒有優勢了。”

朱由校知道自己這位國丈心疼錢了,於是問道:“那依國丈的意思,朕該如何處理啊?”

張國紀連忙湊上前說道:“皇上,您下一道旨,嚴禁其他商會仿製使用天啟紡織機,如此一來,咱們的布就不愁賣不出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