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8章 新舊之爭,朝堂民間大爭辯!,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以解決的頑疾。”
“一世之功,後世皆可受用。”
“因此,這草原不僅不能捨,還要繼續去維持,朝廷要在草原上築城,修路以連線長城,還要駐軍來維持草原的穩定。”
“巴連衲都、察哈爾兩片草場,三千里江山,上面的牛羊也好,林木也好,底下的礦藏也好,開發出來,終歸是能反哺朝廷的。”
黃宗羲說道:“可惜朝野內外,很多人不能理解元輔。”
張好古笑了:“不需要他們能理解,若他們三言兩語,我們就畏手畏腳,這國還治不治了?”
說著,張好古對黃宗羲說道:“太沖啊,你替我擬一道摺子,主旨就是朝廷不可放棄草原,此乃用一世之力換百世之功。”
黃宗羲點頭:“學生明白了。”
翌日,張好古上朝參加朝議,正在低聲討論的朝臣們看見張好古進來,一個個也是詫異的很,緊接著,隨著“皇上駕到”的聲音,朱由校也龍行虎步走進來。
“臣等拜見皇上。”
“眾卿平身。”
坐在龍椅上,朱由校環視眾朝臣,隨即說道:“近日來,關於草原該舍該用的事,朝廷裡一直爭論個沒完。”
“今日就把話放開了,到底該捨棄還是繼續用,討論出個章程來。”
“眾愛卿可暢所欲言。”
很快就有一人站出來:“臣御史白宇啟奏萬歲,草原之地,化外夷狄,粗俗不堪,不可教化。且乃異族,非我漢家華裔,豈可信賴?”
“君不見歷朝歷代從未有能掌控草原者,蓋因草原之民不可教化,因此歷朝修築長城來禦敵。”
“哪怕是成祖時期,仍是打服即可,未曾佔領。如今朝廷要佔領草原,不知要花費多少錢糧,消耗多少人力物力,這豈是明君所為?”
“若是僅僅因為彰顯功績而在草原築城修路,今年築城明年廢棄,豈不是徒耗人力物力?”
一時間,舊黨成員紛紛附和:“是啊是啊。”
“臣等也是如此認為。”
“草原之民不可教化,如今築城修路只會徒勞無功。”
“...”
聽著這些人的附和,張好古緩緩走出來:“本閣不認可。”
說著,張好古看向這個言官:“漢武築朔方,九原,定襄,自此河套之地入華夏,為我中國舊土。”
“若歷朝歷代,皆固守舊土而不言開拓,豈有如今這萬里江山?”
“歷朝歷代,未能有徹底掌控草原者,只因草原之民不可教化?”
“爾等聖人經義學到哪裡去了?”
“草原引弓之民難道就真的不可教化?夫子有云: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這引弓之民為我中原百姓,為何就不可教化?”
“究竟是不能教化,還是爾等不願?”
“更何況,漠南草原,三千里河山,水草肥美,牛羊成群,林木眾多,河流湖泊應有盡有,乃難得的沃土,即便不可耕種,亦可放養千萬牛羊,養活百萬牧民。”
“這如何不能為我朝所用?”
“修路築城,連線中原,使草原徹底為我大明疆土,這百萬牧民為我大明子民,此非徒耗錢糧,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拓三千里江山,納百萬之民,為我中原開疆拓土不提,更是鞏固邊防,以草原禦敵。”
“不出三十載,這草原便是我大明固有之疆土,草原的牛羊,林牧,皮毛,棉花皆可為國取利,且草原多礦藏,開採出來便是為我大明工業添磚加瓦,為何要放棄草原,坐視這沃土白白浪費?”
“更何況,遼東建奴圖謀草原何止一年半載?若是不能將建奴困在遼東,等其佔領草原之後王師再出塞,豈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