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重現《大誥》風采,抓官入京!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9章 重現《大誥》風采,抓官入京!,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職,履歷。
當今天啟朝最看重的就是履歷。
不論你是進士及第也好,還是鄉野出身也好,沒有一份從基層做起的履歷,沒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績,又憑什麼說你自己是大賢?
黃尊素是前朝進士,還擔任過御史,但這要加個曾經。
而且他還真沒有實際擔任過任何地方官職,別說從農莊做起了,就是一縣一府的主尊他也沒坐過。
可這也不能怪他啊。
畢竟歷來進士入朝那都是從翰林院做起,一步步上來,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外放。
但那樣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嗎?
半生在朝中,單憑書卷和前人記錄就口言國家大事,根本不瞭解朝廷是怎麼運轉的,百姓怎麼生活的,有何用呢?
那個學子對著黃尊素躬身行了一禮:“先生,治國需從實處去,不在鄉野田間去見識百姓生活,單憑几本書,幾句傳言就妄議國政,空談治國,豈非狂妄亂語?”
“若先生從未主政一方,瞭解民生民願,又何談國事弊端?夫子的書裡可沒說要我等讀書人只會空談,聖人尚且周遊列國走訪民生,為何到了如今,我輩讀書人卻只要讀幾本書就能治理天下了?”
“難道我等比聖人還厲害不成?還是說我等真的鑽研透了聖人經義?”
“可歷朝歷代無數先賢苦心鑽研聖人經義直到如今都未曾完全解透,先生為何覺得單憑書卷就能治國安民呢?”
黃尊素氣的臉色都變了:“謬論!謬論!”
“豈不聞宋初忠獻公半部論語治天下?忠獻公讀書甚少,僅以半部論語便可治理天下國泰民安,這書中的聖人道理,治國之道豈是爾等可以鄙夷的?”
學子說道:“回先生話,我等學生自是不敢鄙夷聖人經義,書中道理。”
“然忠獻公可從未妄言國事,乃是一步步做起,直至最後升任宰相,有半生週轉各地經歷方才有後來半部論語治天下。”
“學生敢問先生,為何忠獻公是半部論語?”
“難道不是書中經義佔一半,親身經歷佔一半?讀萬卷書,還要行千里路,以切身經驗輔以聖人言論方才能治得國泰民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先賢之言先生怎可忘卻?”
“縱觀歷朝歷代賢相明相,又豈是全憑經義治國?若真憑經義便可治得國泰民安,歷朝歷代無數經義,為何仍有百姓疾苦,朝代更迭?先人經義不看古今直接拿來便用,千年之前的經歷放在如今又真的適用嗎?”
“為何先生凡事只說一半?先生又為何攻訐朝政,皆從其品行私德著手,敢問當朝元輔私行品德又有何錯?先生可曾去過北方?可曾見得北方百姓生活安樂,齊家合歡,民生富足,人人吃飽穿暖,老人有所可依,孩童有學可讀?”
說著,這學子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先生,儒學至今,理學、實學、發展至心學,然哪怕心學都提倡格物致知,認為凡事都要從實際出發,為何到了如今,卻只見空談,不見實際呢?”
黃尊素張了張嘴,他還想說什麼,但看了看對面的那些學生,最終還是冷哼一聲拂袖離去,這些人都已經被張好古那個傢伙洗腦了,已經不是儒家的學生了!
黃尊素的離場,在圍觀群眾看來那可不是他自己離場,而是被大同書院的學生駁得沒話說了,因此圍觀群眾紛紛叫好,周圍的學子讀書人也是不斷鼓掌為這幾個大同書院的學子大聲叫好。
但凡去過北方,真正見到北方情況的人,誰也不能忽視張好古的新政改革,眼下北方百姓生活幸福安樂,家家和睦團圓,三代四世同堂更是隨處可見。
更何況如今北方免厘金關稅,便宜通商,諸多朝廷政策鼓勵商業發展,對民間商業的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