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李大善人與張小婉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7章 李大善人與張小婉,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家祖上也曾做過官的。
雖然說沒出過三品以上的大員,但也曾出過一府父母官,能做到一府知府位置,這李家在地方也是有名的土紳了。
但奈何祖上闊過也倒黴過,因為前朝大禮儀的風波,他李家倒了黴,雖然保全了家族,但官是肯定丟了。
丟了官受到波及,蘇州李家只好另尋出路,這就開始做生意。
還好往日人脈人情還有點,李家慢慢的做生意也成了大戶,本來就是官宦之家,雖然官爵丟了但體面還在,無論地方士紳還是官府都給李家一個面子。
畢竟丟官這種事太尋常了。
今兒你可能因為跟錯了人丟了官,明兒說不定皇帝一高興,你官又回來了。
因此對於罪官,只要不是抄沒家產,流放棄市這類,還能保全己身乃至身家的,地方衙門和士紳也不會得罪,畢竟誰知道人家哪天就起復了呢?
大明朝,或者說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是講人情講人脈的,人情大於法制在正常不過了,畢竟法是皇家的法,天子今天高興可以給你升官,明天不高興就給你罷官,法理總是不如人情,無論東西,都是如此。
所以地方衙門也好,士紳也好,豪強也罷,能在地方生存的,就沒幾個腦子不好使的,你可以笨,但不能蠢,你可以囂張,但一定要有眼力見,無論在地方還是在朝廷,都是如此。
李家到了李善這一代,在地方照顧下也已經是一方豪紳,但畢竟是曾經的官宦之家,家裡還念著恢復曾經的地位,因此在地方上沒有欺男霸女,沒用囂張跋扈,反而經常接濟窮苦人家,對地方衙門的一些政策都非常支援。
例如修橋修路,只要衙門有這個想法,李家絕對是出錢出力。
因此李家在蘇州無論是官府還是鄉紳百姓之間,也是有了個首善之家的好名聲。
花花轎子人抬人,大家互相幫襯,李家形勢越來越好。
到了如今,李家有錢有商鋪,富裕是富裕了,但沒了官身總感覺缺了什麼,家族裡眾人分析當前時政認為:皇帝追亡逐北,大明王師南征北戰,皇帝的威望已經比肩太祖、成祖,朝野內外根本沒有人能反抗。
如今皇帝正值年輕力壯,其意志將來還要籠罩大明天下數十年,而且看今上的態度,後繼之君必然也是要推行新政,鼓勵通商的。
因此李家認為,生意做大了照樣能被朝廷瞧上,到時候能進商務衙門也是好的。
畢竟朝野間也是流傳,首輔一直想把商務衙門和水利衙門升格的。
家族的想法也是李善的想法,作為如今的家主,李善也想著把自家生意給做大了,正趕上新政推行到江南,而且江南還要開放五個港口和外國那些蠻夷通商,這絕對是賺大錢的好機會。
單單在蘇州一地發展不算什麼,真要是想入了朝廷的眼,起碼要有一定規模,因此李善又跑到了揚州,在這裡開辦了李家的繅絲廠和織布廠。
畢竟無論是揚州還是蘇州,都是江南第一批開放通商港口的地方,李家想要起勢,就不能侷限在蘇州,必須在整個江南都得有自己的名聲。
君不見那些真正的大商會大掌櫃,甚至是能得到大明首輔接見的嗎?
在這樣一個沒有賤籍,朝廷還鼓勵商貿,注重商人的時代,無疑是商賈們難得的好時候,他們不用擔心因為自己的家財被貪官汙吏盯上,他們的社會地位在不斷提升,他們的孩子也能入學,甚至入朝為官。
推行新政,發展科技,鼓勵格物,解放民生,發展商業,這無疑是大名最好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李善也為自己是明人的身份而驕傲著。
這可是大明啊!
如今朝廷最新政策出來,除了開放蘇州、揚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