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五年之間,五倍糧食增產!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2章 五年之間,五倍糧食增產!,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人也不傻。
自始至終,糧食都是極為關鍵的問題。
沒有糧食,你搞什麼工業化?
一旦一大群人脫離了農業生產,那麼糧食的問題該怎麼辦?
不是不發展工業,而是你的糧食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你發展工業,別的不說,這二十萬的勞動力去做工了,這二十萬人那是絕對不會參加農業生產的,相反還是要持續的消耗糧食。
就好像是古代大軍開拔,人吃馬嚼,消耗的糧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戰爭是真的會拖垮一個國家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人是最懂精耕細作的,漢代的畝產量以就已經達到了一百四十斤到一百五十斤,雖然,用現在,甚至是用大明的眼光來看,這個畝產不算什麼。
但是,這個毫不起眼的產量卻是讓其他的地區追了一千年都沒有追上,以英國來說,知道十二三世時期,他們的畝產量才達到九十七斤,按照到了來說,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應該是生活的很舒服的。
不過,這個實際情況卻是又有所不同。
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口壓力,在北宋之前還是能維持在人均十畝,北宋之後人均耕地面積卻是下降到了實木一下,到了十九世紀就已經不到三畝了,而英國的農民居然可以保持十八畝耕地。
第二個就是災害問題。
就以河南來說,從公元1620年到1949年,一千三百三十年的時間,旱災的年數是四百五十三年,澇災是四百四十八年,十年倒有九年災。
第三個問題就是龐大的官僚體系,士紳階層,他們佔據了太多的土地,而為了維持糧食的價格,不少人寧肯讓讓土地荒蕪也是不願意把種植糧食出來。
所以,張好古的新政首先就是從均分土地開始,分了朱由校的土地,再來及進一步的擴大範圍,只要穩定了糧食,張好古才能去考慮其他的東西,就像是現在,來支撐一個巨大的工業化體系,沒有糧食的支撐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有了糧食,才能讓工匠們去興修水利。
就像是之前左光斗興修京師水利,這不是朝廷拿出幾千億來修建水利就能解決掉的問題,你需要保證的是這些錢是能買來糧食的,你需要的是,讓糧食穩定在一定的價格。
糧食不夠,就不能搞大規模的工程,不能搞大規模的工程就不能引水灌渠,不能引水灌渠,就不能實現糧食增產,不能實現糧食增產……
好吧,這就是一個無解的迴圈。
你要是敢苦一苦百姓,大元就會告訴你再苦一苦百姓的下場是什麼。
還好,興修水利只是增加糧食產量的一種手段。
此時此刻,盧象升也是拿出了一份資料,道:“黃閣老,請看!”
“這是京師地區糧食的產量,天啟二年一畝地能夠生產出來的糧食,所有的糧食種類,以及不同類別的耕田進行一個平均的統計,畝產是三百六十三斤,整個京師地區,一共有耕田9051.26萬畝,其中水田145.65萬畝,水澆地5807.60萬畝,旱地3098.01萬畝。”
黃立極聽的一愣一愣的,忍不住道:“能生產這麼多糧食?”
“不能!”盧象升直接打斷了黃立極的詢問,直接了當的開口道:“這九十多萬頃土地,這是後來朝廷慢慢查明的,實際上,天啟二年京師地區查明的糧食產量就只有四十多萬頃,其中大概有五十多萬頃土地,這是被的藏匿起來的!”
說到這裡,盧象升也是忍不住看了一眼朱由校。
當初,就是這個狗皇帝帶頭藏匿土地的,這要不是張好古摁著朱由校的腦袋逼著他把土地給均分了,現在的大明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
黃立極暗暗的吸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