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朕,要封師傅一個王!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6章 朕,要封師傅一個王!,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帝有張寶瑞,是皇帝的幸事才是,曾經孝定聖皇后說張太嶽是大明的救世之臣,如今的張寶瑞,可稱得上中興之臣。
「前有張太嶽,後有張寶瑞,老天何其厚待我大明,有此二人可定大明未來兩百年皇帝還不知足嗎?
就算皇帝想掌權,可對新黨逼迫太甚又得了什麼呢?倒手的政權軍權不是又出去了?如今皇帝沒了軍權政權又何談執掌朝政呢?」
朱由校臉色變了再變,宣懿太妃幽幽說道:「皇帝,武宗也好,世宗也好,神宗也好,雖然看似軍權政權不在手,但天下卻始終是朱家的這大明也始終是大明。張太嶽生前再英雄人物,死後也不過一捧黃土。」
軍權也好,政權也好這些都是虛的:天下姓朱,才是真的。張寶瑞他再英雄,權勢再大,他也是臣,這天下還是朱家的天下,而百年之後坐天下的,還是皇帝你的子嗣。」
朱由校沒再說什麼,匆匆離開了慈寧宮。
看著朱由校那急匆匆的模樣,宣懿太妃嘆了口氣,繼續修剪自己的花枝,至於皇帝對自己的話聽進去幾分,她是管不了了。
而回了武英殿的朱由校臉色陰沉不定之間,對魏忠賢低聲囑咐了兩句夜間,兩個披著黑袍的身影匆匆來到了武英殿,摘了兜帽,赫然是那曾經去川蜀之地宣旨的副都御使劉光統和兵部侍郎紀閔。
這二人當初在川蜀之地宣旨被郎平宇以沒有內閣首輔次輔蓋印視為矯詔,加上朱由校和張好古爭執,不得不灰溜溜跑回了京師。
原本以為自己大難臨頭了,沒想到如今還能得到皇帝召見,這二人自然是欣喜若狂,見著朱由校後當即熱淚盈眶的跪地:「陛下,臣能無能,讓陛下受委屈了。
聽了劉光統和紀閔的話朱由校也是忍不住鼻子一酸是啊,群臣逼宮,他朱由校沒招惹群臣,沒對不起群臣,在位十三年天下太平,這些人競然逼宮,自己能不委屈嗎?
見了劉光統和紀閔如此態度,朱由校深吸一口氣問道二位愛卿,可還是朕之腦骨?
劉光統和紀閔當即磕頭表態,表示自己絕對是忠臣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新黨勢大,逆臣逼宮,朕身為皇帝,竟然只能被迫妥協顏面大失!朕的心都在滴血!如今朕決意逐步收權,重整朝堂,二位愛卿可有何意見?
劉光統和紀閔這段時間閒賦在家顯然也是沒白待著,二人思索一番後,立刻得出了一個好法子來。
只見劉光統說道:「陛大賊子勢大,要張好古出山,如今陛下不得不妥協,為何不乾脆順勢而為,把張好古給派出去,來個眼不見心為淨?」
「陛下,今年朝廷不是要伐遼東滿清?這就是機會。
自去年以來,朝廷厲兵秣馬,不斷準備,而遼東皇太極顯然不可能沒有得到訊息因此大軍一伐遼東,必然會迎來皇太極的拼死反抗!
滿清雖然不如之前,但也有幾分底蘊,若是陛下親征,大軍得真龍之氣加持自然所向披靡橫掃遼東,可若是僅僅讓張好古去,遼東之戰必然耗時良久。
「張好朱由校眉頭一皺:古去遼東,豈不是要朕名正言順把軍權給他?
劉光統則是說道:「陣下,欲要取之必先予之,先把部分軍權給他又如何?反正新軍如今也不聽話,就讓他帶著去遼東和皇太極消耗兩敗俱傷豈不更好?
「遼東之戰曠日持久,起碼可為陛下爭取一兩年時間陛下這段時間可逐步收權,重整朝政。
朱由校沉吟道:「朕若不親征,遼東之戰持續一兩年倒是有可能,可到時張好古挾大勝之勢帶著大軍班師回朝,朕又當如何?而且張好古若是不願意去遼東又當如何?」
劉光統啞然
了,而紀閔此時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下,既然如此,就看陛下舍不捨的一時顏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