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7章 六十藩合戰,流血的東瀛,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易見的,而各家也都有著各家的心思。

如果不是現在這十六藩叛亂而且弄得整個東瀛動盪不安,加上大明給出了利益交換,這四十三家強藩也不可能聯合在一起還給湊出三十萬以上的軍隊來。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十七世紀以來在東方爆發的最大規模戰爭,因為東瀛如今開海貿易,各國的商人把這個訊息傳得沸沸揚揚。

朝鮮、大明、南洋諸國東南亞諸國,還有西洋的尼德蘭人,西班牙人,弗朗機人等都對這一場大戰表示了關注其中西洋諸國的商人甚至跑到了幕府聯軍之中親自參與這場浩大的戰事。

此戰也被好事者成為百藩之戰。

因為幕府聯軍方面出現的藩旗高達兩百多面,而十六強藩這裡也有數十面藩旗,其中最顯眼的無疑就是幕府的四+三面強藩藩旗和幕府本身的三葉葵藩旗以及十六藩的大藩旗。

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六十藩合戰。

經過長達月餘的進軍和後勤準備,幕府聯軍終於成功在京都城外會師,而此時的十六藩也已經攻下京都城,但後尾水天皇在兩營大明將士的保護下早就跑了,連帶皇室的成員,京都城內的奉行、士族富人一塊跟著跑路了。

如今後尾水天皇正在大阪,隨時可以坐船出海跑路而大阪有著四營大明新軍,加上大阪和京都兩城的慕府軍士守護,十六強藩一時半會兒不好攻克,於是選擇備戰和幕府聯軍決戰來決定東瀛的未來。

京都城外,營帳漫山遍野,各藩的藩旗迎風招展,放眼望去宛如旌旗之林,而在中軍大營中,四十三強藩的藩旗圍繞著大明的日月旗和慕府的三葉葵旗。

大帳之中,四十三藩的藩主親自到場,各個披掛大鎧帶著兜罄,與趙玉琪討論著如何剿滅那十六家叛亂者。

這一戰,我們要一戰擊敗叛軍,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徹底奠定勝勢,諸位也才能穩定自己的位置。趙玉琪說道四十三藩的藩主點點頭他們很清楚,這一戰他們就是要表現出自己的強勢來,也必須順利的擊敗叛軍,不能顯露頹勢,唯有如此才能證明幕府聯軍的正義,也才能在之後奠定他們大國族的地位和幕府內會的權勢。

雙方依照傳統互相交換戰書規定會戰的時間和地點,同時各自又在暗中準備著,顯然誰也沒真的打算遵照傳統。

大戰爆發了,幕府聯軍是三線攻擊,自上野、奈良、大阪三個方向對京都發起攻擊而十六強藩的軍隊也是三線迎擊幕府聯軍,雙方加起來五+萬大軍互相廝殺拼命。

穿著具足舉著竹槍的足輕們嘶喊著衝撞在一起,十六強藩組織的浪人武士們想從兩側突襲但遇到了同樣選擇突襲的慕府軍武士,繼而這些武士在京都和大阪之間爆發了混戰。

鐵炮聲噼裡啪啦成片的響起,大筒也架在山丘上對著下方的混戰發射著炮彈將不知道是敵人還是自己人給送上天相對於十六強藩,幕府聯軍得到了大明的火炮支援,從戰船上卸下來的超過兩百門的重炮被幕府聯軍安置妥當展開轟擊,整個關西都被戰火所籠罩,混亂的戰局下,人命比草芥來的還輕賤。

趙玉琪指揮著慕府聯軍不斷髮起攻勢,三十萬大軍本來就是兩百多家藩代組織起來的,指揮本就有困難,軍令想要明確無誤的貫徹下去對那些平均胎教建業的足輕和低階武士來說更是無比困難的事情,四十三藩的藩主對此也很無奈,即便是他們自己都無法很好的指揮各家聯軍,趙玉琪只能是把命令下達給四十三藩的藩主,然後四十三藩的藩主轉遞給自家聯軍中的藩。

如此倉促組織起來的大軍,政令不一,軍紀不嚴,只能憑藉人命和叛軍去填了。趙

玉琪說道。

錢謙益點了點頭:這不怪趙將軍,這樣的聯軍尚未經過訓練,也沒有組織的概念指揮他們,難為趙將軍了。如今我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