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讓東瀛亂一場,把幕府變成大明的狗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5章 讓東瀛亂一場,把幕府變成大明的狗,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提出來的一系列政策,宣傳出去那些人必然會翻了天,與其讓那些浪人武士衝擊他們的地位權勢,影響他們的安全和領地治安,還不如提前廢了他們。
大部分貴族是認可的,但仍有一些武家頻頻皺眉,讓武士放棄武器,那沒了武器的武士還是武士麼?
他們還能有多大的力量呢?
按照大明的規劃,日後的東瀛各地由各家貴族治理,各家貴族的足輕武士會搖身一變成為維持治安的存在,至於原有的帶著驕傲和榮光的武士階級,可能就要不存在了,甚至廢刀,清查民間火器等一系列政策實施出來,東瀛民間還能儲存多少力量來反抗大明?
但看著大部分人都同意這幾個武家有心反抗卻是有心而無力,只能先等著開完會再商議日後如何處置。
很快,在這種利益互換的和平交流下,關於東瀛未來的一系列處置條約就這麼決定了,這份條約得到了大部分東瀛的藩主貴族支援,那麼這份政策就算是得到了東瀛的認可。
這份條約會在日後公佈出來,不過最先公佈的,還是幕府的劇烈變動。
幕府依舊是幕府,但慕府不再是將軍一個人說了算,一位大老,四位老中構成了將軍之下的幕府決策層,也是幕府的絕對***,地位相當於大明的內閣大學士。
同時幕府的奉行變多了奉行和高家的權利也增加,成為大老和老中之下的中層,至於下層就不提了。
慕府直轄的十四塊領地依日由慕府管轄,各地藩領依]舊是各藩世襲。
因為將軍還沒有選拔出來,於是幕府執行褚藩聯合議會,共同討論幕府的決策和走向。
在褚藩聯合議會上,提出來了為了更好的實現東瀛一統與和平,進行廢藩置縣政策各藩全部改為縣,將兩百多個藩改出來三百二十個縣,每個具名義上由慕府統轄,但實際上還是由各家統領,不過不再是以藩主的名義,而是以世襲縣令和國族的名義。
沒錯,所有的藩主都成為了東瀛的國族,在朝廷和幕府任職的公卿武家也根據實力強弱獲得了國族及士族的稱號他們徹底成為人上人,成為東瀛的最高層,士族努力也可以成為國族,而國族一旦勢弱也有可能跌落為士族但不會淪落為平民,這樣的格局考慮到了方方面面,還有進步空間和兜底,大家都很滿意。
些強藩管著好幾個縣些弱藩只有一個縣,但不管怎麼說,自家的地位沒有任何改變,世襲的縣令和藩主有什麼區別嗎?
縣內的一系列官職還是在自家掌握之中,而且各縣各有政策,幕府也管不了,只是名義上把政令,稅收和軍隊交給了幕府而已實際上各家依舊把持著各縣的政令稅收,軍隊也不過是改為各縣的警備隊罷了。
如此一來各家得以儲存權勢地位和最主要的權利,精銳的武士也都保留下來,慕府除了十四領還是個空殼子。
但這樣的空殼子,也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
不過幕府也以江戶、京都、大阪、長崎四地設立了四個府作為幕府的直轄區,算是給幕府保留了不少稅收和地盤,這些稅收和地盤用來養幕府的軍隊,也就是那五萬多僕從軍,順帶為大明在東瀛駐紮的將士提供軍餉。
這不僅僅符合那些國族士族的利益,更符合大明的未來利益。
錢謙益出使之前朱由校也暗示了幾句,這也是錢謙益為何要努力廢藩置縣的原因,哪怕給出權利也要廢藩置縣,哪怕只是個名頭:同時錢謙益還保留幕府部分權利和地盤,為未來做準備。
未來朱慈燃有了庶子,那麼就可以擔任東瀛的王,到時候慕府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歸到其磨下成為現有的班底,而長崎、京都、大阪和江戶四府也會成為其基
本盤,加上廢藩置縣的名義,後面怎麼拿捏這些東瀛的國族士族很簡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