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2章 天下蒼生!,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三省和漠南漠北二省。

而這次會議除去趙玉琪、史可法和黃得功三人無法來以外,其餘人都趕到了。

這是大同社撤到遼東的第一次正式會議,光籌備就花了很多天,在場的諸人都很激動。

張好古看著這些大同社的核心,也是大明的總督和大將軍們,笑了笑:很感謝大家還相信我,支援我,願意跟著我來到這啊。”

都說遼東苦寒,依我看,這裡除了的確冷點,但其他方面都還好嘛。

這第一次正式的會,按理說要講點什麼激動人心的東西,但那些空話對我們這些人來說,也沒什麼意義,直接進入主題吧。

大家也都知道,今日我去見了徐老。

徐老這些年紮根遼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啊,這是徐老研究出來的大米大家都看看。”

張好古說完,黃宗羲和顧炎武將一堆米種分給眾人,眾人仔細看著手中這些米種,神情有些古怪。

張好古又說道:”把湖廣的稻米和南洋的稻米也都拿上來,給大家看看。

很快,眾人眼前都出現了三小搓米徐光啟研究出來的遼東大米,大明原本的湖廣大米,還有南洋的大米。

這些大米擺在眾人眼前後,眾人的神情終於不一樣了,盧象升死死盯著這三堆大米:”這遼東的米,看上去產量不比湖廣的差啊。

是啊,這遼東米的產量,看上去不比湖廣的差!

不僅僅是一株稻米的數量,還有大米的色澤和飽滿度,遼東的大米看上去都非常優秀!

張好古說道:”這就是徐老研究的大米。諸位,這徐老研究的遼東大米在遼東的產量非常好,而且耐寒,有這兩點在,遼東就不是苦寒之地,而是塞外的魚米之鄉啊。

袁崇煥是在遼東經略數年的總督他對遼東情況最為清晰。

而對這遼東大米,袁崇煥也是感慨最深:”都說遼東苦寒,但遼東土地並不差,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糧食,目前在種的都是士豆和紅薯。

遼東地區河多,水系好,魚獲也多,我們差的,就是一種可以主推的糧食。

”有了這遼東大米,日後就可以大範圍推廣到三省之地,到時候我們就不用擔心糧食不足,而且老百姓也能放心生養,這是大好事啊。正如明公所說.遼東完全可以就此變為魚米之鄉啊。

在坐的眾人不是一省總督就是經略地的大將軍,加上在大同書院的學習他們的眼界也好經驗也好,都不差。

哪怕袁崇煥不說,大家都意識到一種能在遼東這種地方可以大規模種植的產量極高的耐寒糧食意味著什麼。

剛到遼東就有這樣的好訊息,看來老天爺還是眷顧我們的嘛。”袁應泰笑呵呵的說著。

”這都是徐老的功績啊,這足以全活三省百姓之命,徐老功德無量,足以名垂千古啊。”

汪文言感慨著。

黃立清也是說道:”不錯,此等功績,全活萬民,可謂當代神農,徐老日後,可要萬家生佛了。

忽然,周進勇問了句:”為何今日不見徐老?”

是啊,徐光啟是工部尚書,是大同社的核心層,雖說一直不怎麼活躍,但徐光啟的功績眾人都是肯定的,身為工部尚書,徐光啟不僅忙著改良器械,還忙著百姓的吃飯問題,屬於那種埋頭苦幹之人。

而大同社又不是舊黨那些只知道假大空除了貪腐就是結黨營私的官僚,更不是英吉利那些逮著一個好用的就本著”只要用不死就往死裡用”的心態去狠狠壓榨的黑心蛆,怎麼可能無視徐光啟呢?

聽到有人提到徐光啟,張好古這才說道:”徐老年事已高,而且在遼東

耗費了太多心血,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天佑前些時日我見過徐老後,徐老家裡就派人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