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4章 大明的江山,誰說了算?,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子冕服,穿上明朝皇帝常穿的明黃團龍袍頭戴蟠龍翼善冠的朱由檢看著群臣:「諸位愛卿,可有本奏?「

臣有本奏!」很快就有人出列。

朱由檢問道:「韓愛卿有何本奏?」

韓姓翰林學士說道:「回陛下,新朝伊始,永珍更新陛下當及時開恩科取士,以安天下人心,並彰顯新朝廣納四海,包攬永珍之意。「

朱由檢點了點頭,一個可字還沒說出口,就聽有人出列反駁:「陛下,臣反對。」

朱由檢一看是個新黨官員,立刻皺起眉來:「王愛卿為何反對?」

王姓官員當即義正言辭的說道:」回陛下,科舉不可開!科舉不如國考,八股之害,堪比焚書坑儒,其內容於國無利,對民無利。國考取士,乃是海納百川,大明天下人才但凡一技之長即可為國效力,而科舉之重文章而無實處,取之何用?」

朱由檢看向群臣,他發現朝中大部分人都頻頻點頭,顯然都不支援重開科舉。

然而很快又有臣子站出來反對,言明科舉之利,並聲稱科舉自隋唐以來,乃中原王朝之正統法理,不可隨意取代但新黨的官員也馬上站出來,雙方就是否重開科舉展開了辯論。

張好古面無表情,手捧玉笏彷彿什麼也沒聽見一般。對於朱由檢的這點小心思他很清楚,但朱由檢一登基就這麼迫不及待的想展現自己,也不想想,如今大明天下,有多少官員是科舉上來的,又有多少官員是透過大同書院國考上來的。

天下各省總督,各地知府縣令,還有各鎮都統,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軍隊,其中多少國考出身?

他們怎麼可能會允許科舉重開,那不是意味著他們自己的合法性存疑嗎?

當初廢科舉,那也是朱由校和張好古殺得人頭滾滾,舊黨被打擊的毫無反抗之力,就連孔家都被打壓下去,這才廢掉了科舉。

如今朱由檢想重開科舉他有面對大明各地那無數國考上來的官員的自信嗎?

他有來一次天翻地覆,鎮壓群臣的覺悟嗎?

張好古靜靜聽著身後群臣的爭執,新黨的人數逐漸佔據上風,支援重開恩科的人被新黨徹底壓了下去,至此,張好古都沒出聲,朱由檢想要開科舉的打算就打水漂了。

陰沉著臉散了朝的朱由檢回到後宮,他向宣懿太妃訴說了今日的遭遇,宣懿太妃靜靜聽著:」皇帝想讓哀家做什麼?哀傢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這後宮誦經,拜神。

朱由檢很疑惑的問道太妃,難道就看著張好古獨攬朝政嗎?那不就是個傀儡嗎?「

宣懿太妃顯得很平靜哀家在這後宮當了這麼多年傀儡,不也過的很好嗎?」

而且張寶瑞主持朝政有什麼不妥?皇帝,你這個問題,你的哥哥也問過哀家,哀家反問他,天啟朝就是張寶瑞主持朝政,大明天下可曾出過什麼差池?大明是不是越來越好?「

皇帝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坐享天下富貴,威風八面,這不好嗎?」

」看看你哥哥,當上皇帝后他做的最好的幾件事就是委任張寶瑞當首輔,放權並支援」張寶瑞,張寶瑞也沒有辜負你哥哥,天啟朝國泰民安,盛世天下,誰又能否定?你哥哥這個中宗的廟號,誰又能奪了去?「

朱由檢面色很不好看可張好古不是我的臣子。」

他是大明的臣子,這不就夠了嗎?」宣太妃說道皇帝,哀家可以告訴你,當初如果張寶瑞願意,大明隨時都可能改朝換代,你能當上皇帝,純屬僥倖。如今你做了皇帝,天下還在朱家手裡傳承這就足夠了。」

聽到宣懿太妃這話,朱由檢臉色更難看了:」太妃,朕還有事,先走了。」

說著,朱由檢急匆匆離開,只留下宣懿太妃繼續平靜的唸誦經文太妃,你不阻止皇帝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