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暴怒的崇禎:群臣誤朕!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7章 暴怒的崇禎:群臣誤朕!,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管理,凡事若有前人故例,那麼在發生類似事件可以直接彷照前例去做。
如今朱由檢也想聽聽劉鴻訓這個在天啟朝做了那麼多年兵部尚書的人有什麼高見。
劉鴻訓說道:“前朝時用兵頗多,對草原,對遼東,對安南等,其中有許多例子。”
“例如前朝收復草原,重開河套的察哈爾之戰,我大明先後用兵五萬,韃靼與建奴聯軍十萬。為此戰,我大明花費足足百十萬兩,才在漠南支援起五萬大軍征伐。”
“又例如遼南阻擊皇太極之戰,我大明用兵兩萬,皇太極用兵五萬,兩萬大軍僅僅是在遼東地區阻攔皇太極援軍,就花費三十餘萬兩。”
“這些僅僅是戰時花費。”
說著,劉鴻訓又補充道:“陛下,前朝為了維持對草原的壓力和圍堵遼東,常年在遼東、遼南、大同等鎮投入重金和大量火器。”
“以遼東軍鎮為例,每年需要白銀二百四十餘萬兩,還需各類火器百餘門,糧秣另算。”
“而遼南每年也需用銀百十萬兩,各類火器每年五十餘門。”
“僅僅是遼東、遼南,就需要軍餉三百五十萬兩,各類重火器百五十門,火銃火藥無算。”
“若陛下要同時在三個地方開戰,所花費軍餉必然不會低於這個數字。”
三百五十萬兩!
朱由檢聽到這個數字都愣了,一年僅僅遼東遼南就三百五十萬兩的軍費,還有甘陝大同呢,還有南北直隸呢。
天啟朝時一年軍費怕不是要七八百萬兩銀子,為什麼他們能在軍費支出上花那麼多錢?!
原來天啟朝時用寶鈔而非白銀支付,而且天啟朝歲入數千萬啊,那沒事了!
天啟朝有的,崇禎朝沒有,而讓朱由檢現在去學習天啟朝那些東西,他也學不來。
君不見如今崇禎朝一年也就六七百萬兩銀子了嗎?
放在天啟朝,連一年軍費都湊不齊,這怎麼越比越心酸了呢?
朱由檢哀慼的想著,看劉鴻訓的眼神有些幽怨了:你是在抱怨我這個當皇帝的不行嗎?
劉鴻訓看出了朱由檢的不滿,連忙跪地說道:“陛下,臣的意思是,一朝有一朝特色,天啟朝有天啟朝的特點,本朝有本朝的特點;因此本朝辦事當以本朝的特色為主。”
那麼問題又來了,崇禎朝的特色是什麼?
或者說崇禎朝的政治特色是什麼?
眾人心思又活泛起來了,而朱由檢臉色也好點了:“那依照劉閣老的意思,如今該如何啊?”
劉鴻訓毫不遲疑的說道:“陛下高瞻遠矚,提出三條戰略,臣以為當下應當走第三條戰略,先打山東叛軍!”
溫體仁、楊昌嗣、施鳳來默默看向劉鴻訓,崇禎皇帝明明說的是要三線開戰,到你這就成了三條戰略了,可真是隻知道諂媚獻上的奸臣!
朱由檢看向溫體仁:“那爾等意見如何啊?”
溫體仁當即說道:“陛下洞察萬里,眼界非臣等所能及,三條戰略謀劃全域性實在高深,可惜當今朝廷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得先走第三條戰略,平定山東再談關外。”
楊昌嗣也是說道:“陛下的意思我等已然明悟,攘外還須安內,平定山東朝廷才有力量對外開拓。如此境界,陛下立意著實甚遠。”
朱由檢臉色好看了許多,嗯,這些個大臣不愧是自己簡拔上來的帝黨,這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的確不賴。
雖然自己剛才說的話的確有點蠢,不過還好這些大學士們理解出了那其中隱藏的內涵,這樣就夠了。
一念至此,朱由檢也就不去想什麼三線開戰了,他又問道:“如今山東動盪,京師人心惶惶,誰可出戰張賊啊?”
劉鴻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