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大明暴亂,揭竿而起!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4章 大明暴亂,揭竿而起!,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接把泥腿子們的地買了,到時候泥腿子們給老爺種地,不就不用給朝廷繳納賦稅了嗎?
而只給老爺交租子,不比給朝廷繳納賦稅,還要給老爺交租來的划算?
本來朝廷要你三成,老爺要你五成,你只剩下了兩成,可現在給老爺當佃戶,老爺要你七成,你現在能剩下三成了,開不開心?
於是,在勳貴們,東林黨人們,地方官吏們不遺餘力的貪腐,侵佔田畝,壓榨百姓,肆意索賄之下,大明天下是愈發動盪了,而老百姓們更是欲哭無淚,想哭都不敢哭,生怕被老爺們關進大牢裡。
憑什麼哭?你怎麼敢哭?
是對大明朝,對皇上有什麼怨言嗎?
難道朝廷對你們這些泥腿子還不好嗎?
最後,百姓們哭都不敢哭了,只能麻木的看著自己的一切被貪官汙吏,被士紳地主奪走,甚至只剩下的這條命,都要賣給這些老爺們,被當做騾馬一樣驅使。
是的,是騾馬而不是牛馬。
因為無論是牛還是馬都是值錢的,泥腿子們不值錢,頂個騾馬就頂天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對這些並不清楚,他認為自己的崇禎朝還是好的,至於多收一點賦稅,那也是應當的,誰讓朝廷現在缺錢呢?
朝廷要錢,地方衙門要錢,訓練軍隊要錢,什麼不要錢?
大明朝的國庫裡有金銀但動不了,朱由檢也不願意凡事都用自己的小金庫,畢竟一個沒錢的皇帝註定是悲催的,他必須要保證自己手裡有錢。
因此,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畢竟百姓已經過了那麼多年好日子,家家肯定不缺金銀,糧食也是足夠的。
百姓都豐衣足食了,那再奉獻出來供養朝廷,也是應該的吧?
然而朱由檢壓根沒考慮,自己定下一分的稅,下面就敢報十分的稅,然後最底下的那些人就敢要一百分的銀子。
人都是貪婪的,而在沒有明確的限制和監督之下,這些掌握了權力的人,慾望也會變得無限大。
百姓們在這樣的重壓之下,終於有得忍不住揭竿造反了。
一時間山東、河南、山西、湖廣、江浙等地都有百姓揭竿起義,這些百姓打擊那些地主惡霸,不法士紳,聚眾呼嘯山林,豎起替天行道的旗子來,可是把各地官府折騰得不輕。
而這些頻繁的造反,地方的衙門基本都是隱瞞不報,他們可不敢讓皇帝知道自己這裡發生了百姓造反的情況。
這些縣老爺,知府老爺們手裡有衙役,有衛所兵,還能僱傭士紳地主的家丁,而由衛所兵,衙役和士紳地主的家丁打手組成的三方聯軍,就是這些老爺們的平叛主力。
在這些縣老爺知府老爺不惜一切代價的鎮壓之下,很多百姓的起義最後都失敗了,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百姓起義的實力越來越強,在一次次戰鬥之中逐漸鍛煉出來,甚至能抵擋住官軍的鎮壓和掃蕩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避免事情進一步鬧大,最終鬧得不可收拾,這些縣老爺知府老爺往往又會選擇妥協,例如劃定一塊區域,讓這些造反的泥腿子自己去折騰,只要不來縣城,不去一些大的鄉鎮搗亂,那老爺們就當做沒看見。
至於一些地主士紳被索要糧食金銀,那就不是老爺們能管的了。
畢竟自古皇權不下鄉,鄉鎮應當有地方鄉賢治理,這也是大明的祖制啊,老爺們管好城裡就行了,城外要是出了問題,那就是地方士紳鄉賢該想辦法解決的,如果這些士紳鄉賢解決不了,那你們憑什麼和老爺我共治地方啊?
這些地主士紳見官府不管不問,那也只能是自己訓練家丁打手,去和那些造反的泥腿子死拼到底,總不能白白把糧食和金銀交出去吧?
而地方的地主士紳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