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一上千,徹地連天,
人以上萬,無際無邊。
千人軍士組成的軍陣,便是一支大軍的絕對中堅力量,而上萬軍士一起行動,那簡直是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有著摧山斷嶽的氣勢。
無論哪個朝代,率領千人的,不過是校尉,但統率萬人的,必然是將。
將萬人便是一方大將了,畢竟指揮萬人作戰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能統率萬人行進如一已經是難得的良將了。
歷朝歷代,能統率三四萬人的將軍很多,但真正有能力去指揮十萬人以上大軍團作戰的卻很少。
大漢淮陰侯,兵仙韓信說漢高祖可將十萬兵,這還真不是小覷了劉邦,能把十萬人指揮的如臂指使便已經名將行列了。
古往今來能有多少人把幾十萬大軍玩轉,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指揮數十萬眾呢?
秦漢兩晉,隋唐兩宋,到了如今的大明,縱觀史書上,能指揮十萬眾的也不過是那屈指可數的將星。
例如秦時的白起、王翦,例如漢時的韓信、衛霍,例如唐時的李靖、李績、蘇烈,再例如宋時的嶽武穆,到了大明朝,徐達、常遇春這也都是有名的大將軍,十萬眾在他們手裡真的不算什麼。
但很可惜,朱純臣和朱國弼這二朱絕對不是這樣的名將。
看到周遇吉調兵遣將後,朱純臣也很快調兵,都是排兵佈陣,他還真不信自己比周遇吉差了。
當看到朱純臣開始排兵佈陣後,周遇吉忍不住笑了:“二十萬兵馬,分屬晉、豫、冀、徽和直隸,互不統屬,又缺乏瞭解,強行統合在一起也不過一盤散沙。”
“這擰不成一股繩的二十萬大軍,不過是分散的晉軍,豫軍,冀軍,徽軍罷了,打起仗來排好佇列也不過是各自為戰。”
周遇吉很清楚,天啟朝時,朝廷每次動兵一般都在五萬人左右,不會超過這個數。
不僅僅是因為後勤問題,更主要的是這樣的兵力恰好在他們這些大將的掌控極限上,兵力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掌控範圍之內才是最好。
周遇吉有自信能將五萬大軍指揮的如臂指使,但朱純臣和朱國弼真的有自信能指揮二十萬大軍嗎?
答桉是否定的,他們的指揮不過是下令,然後由各省的總兵再傳令給把總千戶們,把總千戶們再出動,一級級傳令下來,我上司的上司也就不是我的上司了。
指望他們打打順風仗還可以,真到了決戰搏命的時候,這些異地作戰的客軍絕對以保留實力為主,畢竟說到底,他們這些衛所實際上就是大明合法的小軍閥,兵都是將領的私屬,那些將領有兵才有錢糧地位,兵打光了那就什麼也不是了。
而大同社不一樣,大同社可沒有什麼兵為將有的說法。
周遇吉自己指揮過的鎮都一大堆了,從來沒有說不聽指揮這回事。
因此周遇吉指揮的非常順暢,而朱純臣則發現,他的二十萬大軍哪怕此時只展開了十萬,調動起來都顯得非常晦澀,彷彿一臺許久沒有啟動已經生鏽的機器,沒有潤滑油就強行啟動,結果卡卡作響,反應無比遲鈍。
這不,朱純臣下令左翼的晉軍頂上去,命令都下達一刻了,晉軍中才磨磨蹭蹭出動了幾個營,這讓朱純臣非常的不滿,但同時又無可奈何。
晉軍自然是晉地那些總兵把總的私屬,人家能來給你打仗就不錯,你要真逼著人家送死,人家直接一句“京城的官又要坑我們外鄉人去送死了”,就能把你折騰的夠嗆。
畢竟這裡的二十萬大軍說起來,其中一大半可都是各省的客軍,而大明朝歷來平叛作戰,都少不了了身為總指揮的主將偏向自己的鄉黨的事情。
所以朱純臣雖然惱怒,但也只能勉勵著晉軍,讓他們快速就位,畢竟這些客軍裡,晉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