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6章 大明崩盤,西北起義爆發,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輔放心,這方面,我們可比朝廷那邊強多了。”

“朝廷那邊強買強賣,還欺壓海外商人,索要賄賂,剋扣貨物,甚至將商人關進牢裡吞掉他們的財貨,那些貪官汙吏,可是把朝廷的信譽給丟乾淨了。”

崇禎朝的官員可不僅僅如此,實際上崔成秀說的都是輕的。

真實情況是那些貪官汙吏就沒什麼不敢幹的,敲詐勒索算什麼,索要賄賂算什麼,把商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關起來侵吞財貨商鋪又算什麼,這些都是小打小鬧。

如今這些人是真的無所顧忌了。

朝堂上勳貴和東林黨人官官相護互相隱瞞,而魏忠賢雖然還掌握著東廠,但錦衣衛卻已經被東林黨人和勳貴滲透,不再是天子耳目。

哪怕是東廠,魏忠賢如今為了討好崇禎,為了安享晚年,都任由他人去控制,無視自己的權利越來越少。

而失去了東廠和錦衣衛作為耳目,崇禎對外界的瞭解就只剩下官員的奏摺和朝會了,但奏摺上和朝會上又有什麼實際的東西呢?

如果朝會真的有用,天啟朝就不會廢外朝以內朝決定軍國大事。

如果東林黨人的奏摺可信,也就沒有天下那麼多動盪禍亂了。

從崇禎三年初到崇禎四年年末,這兩年時間裡,崇禎朝的動亂越來越多,各地稅收越來越少,百姓愈發不堪忍受,各地起義動亂頻頻,但這些訊息都被壓下來,朱由檢只聽到了一些風聲,卻根本不知道外面到底亂成了什麼樣子。

而東林黨人和勳貴則藉著這個機會大肆侵佔田畝,在地方圈下一片又一片的良田。

拿如今的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溫體仁來說,作為掌握科舉的實權閣老,溫體仁的老家湖州府內,溫家已經有良田三十萬畝!

至於錢財鋪面這些都還沒算。

溫家的商隊不僅在整個南方到處做生意,甚至明明有海禁還出海跑到了遼東,跑到了南洋,跑到了東瀛去。

至於其他的,戶部尚書施鳳來,工部尚書楊昌嗣,各家差不多都是這個情況。

內閣閣老們在自己老家大肆圈地,那其他的官員自然有學有樣,一個個侵吞田畝那是肆無忌憚。

原本天啟朝分發給百姓們的田畝,眼下被這些貪官汙吏盡數吞佔不算,他們還打起了百姓手裡那僅剩的一點價值。

因為田畝都被地主士紳和官宦勳貴侵佔,能交稅的田畝越來越少,大批百姓淪為佃戶,自耕農根本無法負擔愈發沉重的賦稅,偏偏崇禎朝的苛捐雜稅是一日比一日重,而朝廷能收的稅卻越來越少。

朝廷收不上來稅,崇禎皇帝眼看著朝廷稅收越來越少,崇禎元年還有個四千多萬兩,可崇禎二年立馬就不足兩千萬兩,到了崇禎三年只剩下八百萬兩。

這個稅收下降的讓崇禎皇帝都懷疑大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然怎麼前兩年還有那麼高的稅收,如今怎麼就剩下這麼點了?

大明沒錢了嗎?

不,大明有錢,只是大明百姓沒錢。

錢都在大明的官吏,在地主士紳手裡。

這些官宦勳貴們用自家商隊到處做生意,賺的銀子一分也不給朝廷,他們一個個家裡有大批良田,卻依舊不用承擔一分錢的賦稅。

他們富裕了,普通商人和百姓可就慘了,各種五花八門的稅都給冒了出來,駐店吃飯,行商走路,沒有什麼不能收稅的。

可偏偏各種稅收上去,卻壓根到不了朝廷手裡。

這就讓崇禎不得不繼續徵收稅款,不然一年幾百萬兩銀子怎麼養天下的勳貴王公和各地官吏啊,大明朝廷每年運轉都是需要大筆銀子的啊。

各地百姓被苛捐雜稅逼得苦不堪言,衙門收不上來錢就和地痞流氓合作,給這些地痞流氓官身,讓他們去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