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整軍,出兵,爭奪天下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1章 整軍,出兵,爭奪天下,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史可法落座後,張好古又等了片刻給大家一個喘氣的時間,這才說道:“眼下,人就算是到齊了。”
“玉琪和得功一個在東瀛,一個在交祉,如今也是走不開的。無論是東邊的東瀛,還是南洋地區,都需要他們鎮著。”
正如張好古所言,這幾年大明這個天朝上國的劇烈變化對海外諸國來說影響可是無比巨大的,無論是寶鈔的問題還是朝廷內部舊黨與大同黨的爭鋒,亦或者皇帝的種種表現,都代表大明這個東方的核心要發生改變。
而海外諸國也彷彿嗅到了機會一樣,一個個等待著,尋找著自己的機遇。
而華夏內部的事情,張好古自是不願意讓異族摻和的。
大明的動盪引得整個東方都在變化,朝鮮在遼東邊上,張好古尚可穩定,但南洋諸國,東洋局勢,還有西洋來客,卻是讓在遼東的大同黨人有些有心而無力的。
這種情況下,大同黨人在東南亞地區,在東洋地區,就必須有強有力的人物坐鎮,防止這些地方出現變故,繼而影響到中原王朝改變的程序。
拿東南亞來說,自天啟帝病逝崇禎登基把新政新法取締,迫不及待的恢復舊制改了一堆東西惹得天下百姓民怨沸騰後,東南亞幾個小國就一直蠢蠢欲動,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有著怎樣的野心,似乎真的以為大明要不行了,開始覬覦中原沃土了。
這個時候若不是黃得功帶著交祉軍團坐鎮東南亞,可以輻射整個東南亞地區,給那幾個小國當頭棒喝讓他們認清現實,大明西北邊境必然再出戰亂,到時候大明的版圖還是不是這個模樣都不好說。
至於能不能相信崇禎皇帝和他的文臣武將?
不是張好古看不起崇禎,崇禎是真的沒能力守住天啟朝時的疆土,也守不住朱由校和張好古給他留下的那大批財富。
從崇禎廢除新政新法恢復舊制後,天啟朝積攢的政治聲望也好,軍事力量也好,經濟財富也好,這些東西也都如同被崇禎廢掉的新法一樣,都不存在了。
一個毫無戰略大局觀,毫無長遠目光,看不清未來的皇帝,也許能做一個守成之君,但在當今世界這愈演愈烈的浪潮中,在這個逐漸以走向海洋,以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為主導的世界格局中,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守成之君能幹什麼?
抱著那閉塞、貧困的國家走向消亡?
那不是華夏民族應有的未來。
所以張好古和大同黨人不會相信朱由檢,而朱由檢的所作所為也讓大同黨人和百姓逐漸拋棄了朱由檢,未來的世界不屬於朱由檢和他的封建腐朽階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好古更不能放任東南亞、東瀛等地方脫離華夏的控制,交祉可以震懾東南亞,並遙控南洋,而東瀛可以成為華夏在東洋的屏障,並作為東出大洋的基地。
這兩個地方都不能有失,它們關乎著未來。
而且無論是安南後來演變的越南,還是東瀛,其本性裡隱藏的劣根性就讓張好古感到噁心,所以沒有大將坐鎮他根本不放心。
黃得功和趙玉琪一個坐鎮交祉一個坐鎮東瀛,也就代表著大同社有相當一部分精銳被牽扯住精力,這兩地各駐紮了大同社三個鎮,加起來這六個鎮就是十萬將士。
但這不代表大同社如今的可用之兵就少了。
在袁崇煥為遼南總督經略遼東時,就收編了很多窮苦的滿洲底層百姓和相當一部分野女真,這些人後來也都成為遼南各鎮的主力和精銳。
而蒙古各部盟本來在新軍中就有不少小夥子效力,如今隨著漠南漠北的蒙古部盟全面投靠大同社,大批蒙古小夥子踴躍參軍,可以說大同社如今根本不缺兵馬。
見人齊了,張好古說道:“這些年,咱們大同社發展的不錯,從剛到遼東時的十二萬人,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