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2章 紅夷人請降,高達三百萬兩白銀的賠款!,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費用。

這筆銀子,足足高達三百萬兩!

這還不算在那些紅夷人戰船上的各種收穫!

算上那些紅夷人戰船.上的金銀財寶,光金銀這一塊就不下五百萬兩!

這個收穫讓齊明光都驚到了。

吃驚於收穫之餘,他立刻下嚴令各船嚴禁私藏繳獲,所有收益全部遞交主艦,他非常清楚,這麼多收穫下面人絕對有人管不住手。

但齊明光更清楚,水師的收穫更不可能瞞得過朝廷!

真以為水師裡就沒有錦衣衛?

數百萬兩白銀的收穫,還有大批絲綢茶葉瓷器、諸多火炮火銃,數萬紅夷人俘虜...

自己這一戰絕對名揚大明,聖上和元輔是不會虧待自己的。

眼下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大明,在天啟朝之前,或者說在明堡宗朱祁鎮葬送了大明精銳的三大營之後,明朝武將待遇就一落千丈,一直被文官所統領打壓著。

這種情況從未改變,武將被打壓被歧視不被重視太正常了,別看武將能封爵,官職普遍比文官高,這些沒用啊。

直到天啟二年,當今聖上支援張相爺推行新政,編練新軍,立法來保證軍將地位,把文官和武將拆分,讓武將擁有獨立地位,讓武將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尊重。

自此,東林舊黨那些儒林君子再也無法打壓武將,也無法調令武將,而帶領新軍一路征戰殺上來的武將更不可能搭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

至於儒林君子能不能讓皇帝回心轉意?

開玩笑,皇帝的根基壓根不是儒林君子。

新黨和新軍才是皇帝的根基。

不然皇帝為什麼能推行均分田地一體納糧這樣得罪文官得罪地主士紳的事,還不是因為文官和地主士紳壓根不聽皇帝的還想要和之前一樣操縱皇帝限制皇權?

所以在天啟朝,軍功是不會被文官侵佔和無視的,朝廷重視軍功,重視軍將,你只要立功,就絕對有封賞。

當然,你不能違反軍紀。

這也是齊明光要屬下嚴明軍紀,嚴禁私吞錢財的原因。

他這一戰已經得到了太多東西了,甚至這些繳獲在手,他的功績還要上升,封伯是穩穩的了,眼下新軍的核心階層正在向他開啟,他怎麼可能因小失大?

下達軍令之餘,齊明光又書寫戰報派快船回朝廷稟報,然後將所獲的金銀財貨送抵中軍,由參謀們清點盤算收穫,隨後還要和南洋這些小國聯絡,安撫他們的情緒,遣散他們派來協助大明的戰船。

至於這個過程中這些小國在紅夷人的地盤上搶了多少金銀財寶,他不在乎。

自己吃肉了,這些腆著臉湊上來的小國想要喝一碗湯是不能拒絕的,畢竟人家打著的可是協同王師的旗號,一個個自詡大明忠臣。

怎麼對付這些番邦小國,不是他一個三品水師提督能做決定的,朝廷壓根沒給他這個許可權,他的任務只是打仗,然後打贏。

當齊明光的戰報被快船送抵京師時,大明再一次沸騰了!

「聽說了嗎?朝廷在南洋打紅夷人,不僅俘虜了好幾萬紅夷人,還得到了幾百萬金銀啊!」

「何止呢,聽說還有成山的茶葉瓷器和綢緞,這些賣到泰西之地,那可是數不清的錢啊!

「都說南洋富裕,眼下可算是見識到了,這些紅夷人在南洋才多久啊,就有這麼多金銀財寶,依我看,朝廷早就該去南洋了!」

「就是就是,聽說南洋那些小國一個個也都富得流油呢,這

得多少錢啊!」

百姓們議論紛紛,商人們驚喜著商道被打通,而朝廷的文武百官,則是察覺到了意外的驚喜!

幾百萬金銀!

大批茶葉瓷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