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2章 朱由檢:真是世風日下,大家都這麼有錢,我怎麼這麼窮?,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就是上國的國都嗎?」

「多麼巍峨壯觀的城池真是令人震撼啊。」

一個剛剛抵達大明京師的外邦人站在那高大的京師城牆下忍不住感慨著。

大明南北兩京二十四省,以南北直隸為核心,南直隸的南京城不提,那是六朝古都,是一座擁有著古老韻味的龐大城市,帶著江南特有的風景。

而自永樂帝登基,遷都順天,這北京城歷經改造,從當初的元大都變成如今明朝的國都,一座龐大的,巍峨的城池。

不僅僅佔地面積大,有著內外三層厚達二十多米的城牆,還有著各種防禦設施,畢竟順天本來就是一座要塞城池。

而經歷了土木堡之戰,瓦剌進攻京師更是給大明上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北方強敵環伺,嘉靖年間俺答汗的騎兵還逼近南郊,這就讓大明君臣不得不將京師打造的更加堅固,更加結實。

這也就造就瞭如今的京師,以紫禁城為核心,皇城,內城,外城,甕城層層疊加構成這座堅固的大明京師。

眼前高大巍峨的城牆之上,一面面大明的旌旗迎風招展,太陽光輝的映照下,城牆上的大明將士身上的鐵甲反射著金色的光采,一門門沉重的大將軍炮隱藏在城垛後面,在外面看不到什麼蹤跡,但一旦遭遇敵襲,這些巨炮的怒吼就會讓敵人明白,想要攻擊這座天下最繁華最大的城池,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那巨大的彷彿是要透過巨人一般的城門口處,車馬行人川流不息,這座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吞吐著海量的人口,其常駐人口就高達百萬,更別提地方的遊客,商人,進京售賣的農民等等了。

之前幾代的想法是縮減人口,畢竟京師就這麼大了。

但京師的人口不可能一直縮減,畢竟大明的眼下是盛世,百姓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的工作,每年收入都有結餘,家家的糧倉都裝滿糧食而且朝廷輕徭薄賦,百姓負擔少,物質生活足,所以成親率高,生子率也在不斷提高。

除此以外,加上大明開始普及學塾,普及醫館,讓幼兒存活率和婦女存活率大大提升,畢竟在之前,婦女生孩子那就是生死線上走一遭,能不能挺過來全靠命,不是誰都有錢找大夫的,而且幼兒的夭折率極高,尤其是女嬰,因為家裡貧困沒有餘糧以及各種苛捐雜稅與舊思想的影響,女嬰大批被溺斃,王朝人口的提升非常緩慢。

可即便如此,後面越來越多的人口也成了一個個王朝末年沉重的負擔。

然而如今的大明不在意,畢竟大明的土地不屬於貴族,屬於朝廷,朝廷給每家每戶均分田地後仍然有大量的糧田,目前安南、東北也沒有開拓,大明有的是土地分給新生兒。

因此自天啟三年正式推行新政以來,每年大明的生育率都在提高,短短六七年時間,大明的人口膨脹到如今的三千多萬戶,擁有上萬萬子民。

除去那些奴籍、賤籍被解放出來,隱藏在山林中的難民流民迴歸地方,更多的就是新生兒的誕生。

大明的人口越來越多了,這是好事情,畢竟充足的人口代表著充足的生產力和動員力,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體量。

但人口多了也有問題,例如眼下,朝廷就不得不考慮怎麼擴大京師,容納更多的人口。

不僅僅是京師這樣,南京等諸多大城市也是這樣。

工業的發展,必然伴隨著農民從農村走向工廠,走向城市。

而如今大明最發達的,莫過於以南北兩京為核心的南北直隸地區,這片地區雲集著大明最多的人口,大批農民為了更好的生活給自己家孩子更好的未來走進城市,走向工廠,這也逼得這些大城市不得不考慮擴建的問題。

目前京師的擴建計劃已經提上了

日程,朱由校甚至在考慮要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