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7章 大轉變,大明士紳商賈迫不及待的想為朝廷出力,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錢相,我等的計劃..」

看著這些一臉殷切計程車紳豪商,錢謙益都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

他從堂堂東林君子,清流大儒,變成了如今這副為了銅臭而令人厭惡的模樣,就算自己的功利心有百分之一的責任,那這些在他背後上躥下跳計程車紳豪商就沒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責任嗎?

是他想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嗎?

還不是受他人拖累?

東南沿海,身為東林黨的根基之地,江南各省計程車紳官宦各有各的黨派,不過是團聚在東林黨這杆大旗下好遮風擋雨罷了。

浙系、江西系,湖廣系、福廣系...

那麼多士紳官宦以各自的行省組成黨派在朝堂之上自成勢力,他這個堂堂東林的江南魁首,也不過是這麼多勢力推上來的一個代言人罷了。

內心頗為無力的嘆了口氣,他錢謙益雖然長袖善舞,但眼下面對這等情況卻無能為力,只能隨波逐流。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概在民間廟堂的名聲變好了?

但這隻能說明當今大明是人人尚武好戰,聖人之言無人問津,百姓不思耕種只顧奇技yin巧,商賈只知財貨禍亂各地,官吏士子不思聖人道理,廟堂民間蠅營狗苟,各方蠻夷混入京師群魔亂舞,天下禮崩樂壞毫無君子慕謙之風!

這話可不是錢謙益說的,是信王朱由檢說的。

據說是朱由檢顯得沒事在京師看到那些海外番邦在京師做生意,人人都在討論錢貨股票怎麼在南洋之地發家致富,要不就是討論格物、數學、機械,卻對儒學正統卻毫無問津,而深感悲哀做出了以上評價。

嗯,很符合朱由檢的人設,自從朱由檢得出這個結論後,願意搭理他的人更少了,本來就處於無人問津境地的朱由檢徹底變成了京師的透明人。

之前朱由檢回京後,百官出於避嫌的道理裝作不知道,而沒法帶來利益的朱由檢自然也得不到商賈的待見,畢竟朱由檢一直打算的可是打壓商賈,恢復士農工商的大明傳統階級維護正統,這讓商賈百姓工匠都不待見他;之前還有些曾經計程車子讀書人願意找他,但眼下嘛。

朱由檢徹底不被人待見了。

開什麼玩笑,京師,或者說大明北方,眼下全是新政的受益人,商賈、百姓、工人、匠人還有大同書院的學子,跟在新黨後面做生意買股票計程車紳..

哪個不是新政的獲利者?

就算是江南之地,如今大明東南沿海計程車紳也都為了利益跟著新黨走,至於百官就更別提了,你身為大明的臣子,路線不和陛下一樣那才是有問題。

他朱由檢一番話把如今大明上上下下得罪了個乾淨,誰還會搭理他?

畢竟皇帝陛下可是有兒子的,以後登基稱帝的也不可能是你朱由檢,哪裡輪得到你在這裡比比來來?

朱由檢的話並沒有在京師掀起什麼波瀾,如今對南洋紅夷人開戰的氣氛愈抄愈烈,所有人都叫嚷著早日開戰好去謀取自己的利益。

紅夷人在南洋的種植園,礦場,金銀珠寶,戰船奴隸,這些東西都已經被明人看上了,明人自永樂之後再一次睜開眼睛,貪婪的看著這個世界,渴望著什麼來填補那飢腸轆轆的肚子。

被征服的韃靼人是第一個,草原上的牛羊、皮貨豐富了明人的餐桌和服飾;狂妄自大的安南人是第二個,安南的木料、糧食、礦產成為了明人的養料;如今,紅夷人將成為第三個,紅夷人在南洋的一切都將註定被明人所吞噬、好填補這個因為工業革命而無時無刻不感覺飢餓,永遠無法滿足的巨獸。

錢謙益深刻的意識到那內聖而外王的皇帝和那位被譽為大明第二宰輔的張相爺在籌謀著什麼,他們一步步把大明

推動到如今的地步,引導著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