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東林黨進化了!積極開拓了!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5章 東林黨進化了!積極開拓了!,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換一個新的,可不是那麼容易,搞不好黨派內部就要分裂坍塌的。
不過如今東林黨人的確勢頹,想要變化尋找出路也是合理的情況。
起碼朱由校就很樂意見到東林黨的變化,不然還守著老舊那一套不認可實學,滿嘴道德仁義,結果除了空談什麼也不行,朱由校就是想扶持東林黨也沒法扶持啊,爛泥怎麼扶上牆?
當這幾個御史言官發表完自己的言論之後,後續又有不少人出來附和,發言的基本都是四五品的官吏,三品以上的大員是一言不發,而二品的朝廷核心,六部部堂更是沉默不言。
這些四五品的官吏慷慨陳詞是無所謂的,他們發言就是要得到皇帝和那些大佬的注意,畢竟他們人微言輕,言論怎麼驚天都無所謂,沒人會治他們的罪。
而到了三品這個級別,作為初步進入大明核心的重臣,發言就需要謹慎了。
皇帝不會在意四五品的朝官說錯話,但對三品以上的重臣,你要是發言不符合皇帝的意思,那可就等著瞧吧。
這次朝會,註定是這些青袍官員暢所欲言的場所。
等朝會散了,眾人還是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
散了朝,張好古被朱由校請去了西苑。
「如今這民間輿情激憤,百姓紛紛叫嚷著要朝廷出兵南洋,朝堂之,上,百官也多有此意,師父你如何看啊?」
跟在朱由校身旁,聽著朱由校的問題,張好古笑了笑:「回陛下,臣以為,眼下的變化,是好事。如今民間有此輿情,也是百姓認可朝廷,重視朝廷,把自己當成了大明天下一份子而有的結果。
「這朝野之上嘛,百官言論,或處於公心,或處於私心,但說到底,也都是樂得見到朝廷出兵的,可以說民間廟堂具為一心。」
朱由校點了點頭:「是啊,民間廟堂具為一心,都覺得朝廷該出兵,那朝廷,也是到了準備的時候了。」
「南洋那裡的情況,朕瞭解的差不多了,是個好地方,對當今大明來講,更是一個重要的地方。
說著,朱由校看了看西苑的池塘,忍不住嘆了口氣:「如今的天,是越來越冷了啊。」
張好古也是神情沉重的點了點頭。
是啊,天越來越冷了,北方的降雨少了,溫度越來越低了,這無一不說明,小冰河時期最為嚴峻的時候要到了。
大明眼下正在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時候大步邁進,如果受到小冰河的影響繼而對大明的程序造成什麼阻礙,那可真的是難辦了。
畢竟眼下大明是鼓勵百姓走入工廠,去發展工業的。
以大明如今龐大的人口體積,想要讓一億五千萬人能吃飽肚子,單靠化肥和眼下這些土地還是不夠。
因為西北的地正在變得乾旱,整個北方的降水量都在降低,日後的糧食產量絕對不樂觀。
興修水利只能保持基本,最好的還是開拓更多的田畝。
例如東北,例如南洋。
「朕問了天象官,他們都說,這幾年,會有大變化,朕也是感覺到了。朕不得不考慮,日後北方的糧食若是減產,單憑南方的糧食,能不能保證大明這三千多萬戶百姓吃飽肚子。
「大明的人口在不斷增長,正是需要糧食的時候啊。
張好古說道:「南洋氣候溫暖,環境適宜,可為大明糧倉,足以養活千萬戶百姓。」
「東北之地,地廣人稀,良田億萬,可移民千萬,為我大明另一座糧倉。」
「至此,有南洋、東北、江南三地
,足可保證大明百姓衣食無憂。」
朱由校說道:「這也是朕為什麼一直看向南洋的緣故,交祉一地,是不夠的,大明需要在南洋有更多的土地。
「開拓南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