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東林黨進化了!積極開拓了!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5章 東林黨進化了!積極開拓了!,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大明取締了人力轎子,在大明各地佔據龐大數量的轎伕就失去了原本的工作。
人力轎子,無論是兩個人抬,還是四個人抬,說到底,都太浪費資源了,大明人口再多,佔據最多數的還是農民,以農為基礎的大明想要從小農經濟轉入工業革命很不容易,因此只能是先將部分人口投入工業。
取締人力轎子,取締大明範圍內規模龐大的勾欄之所,將其送入工廠,從事紡織、從事鍊鋼,大明的工廠缺人可是很嚴重的。
憑藉這些人口,大明平穩的渡過了初期可能面臨的工業人口不足的問題,隨著工廠越建越多,朝廷越來越重視工業發展,大明南征北戰至於廣修內功,修葺官道,興建水利,大明的人口紅利被調動起來,如今大明在工業革命中大步邁進,也不再會有短缺工人的問題了。
沒了轎子,馬車驢車這一類運輸工具就成為大明主要的載客工具了,眼下大明不缺驢子和馬匹,一些駑馬和驢子拿來拉車正合適。
至於黃包車的問題,等朝廷啥時候解決了橡膠不足的問題再說吧。
眼下朝廷自南方所得的那點橡膠全都投入工科院,那麼多工業機器需要橡膠,朝廷對橡膠的需求量極大,這也是朱由校為什麼一再把眼光望向南洋的緣故。
工業革命時期的大明太需要橡膠了,而橡膠這玩意,人工合成以現在的技術根本不可能,更何況人工合成的永遠替代不了天然的,而大明周圍盛產橡膠的也就南洋一地。
根據探查,朱由校發現南洋的環境非常適合橡膠樹的大規模種植,這裡可以成為大明重要的橡膠產地,畢竟眼下小冰河時期,南北氣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位也在下降,這種時候,南洋這種氣候穩定,溫度適宜的地方,無論是產糧還是產橡膠都對大明來說是很重要的,是在大明全力發展工業之際,還能保持糧食穩定,百姓不缺吃穿的重要倉儲。
也正因為如此,朱由校不止一次把目標投向南洋,只是一直沒找到什麼合適的機會罷了。
眼下民間已經有了一定的輿論氛圍,但朱由校依舊沒急。
打南洋很容易,朝廷發王師,派遣水師艦隊去打,南洋哪怕氣候再炎熱,蚊蟲再多,什麼雨林毒瘴,什麼毒蟲沼澤,又有什麼用?
當年始皇帝發秦軍五十萬徵南嶺,大軍遇山開道,遇水搭橋,什麼雨林毒瘴蚊蟲毒蛇都沒能阻攔秦軍的步伐,大秦黑龍旗所到之處盡為王土。
兩千年前的秦軍有這樣的能力,如今的大明自然也有這樣的能力,甚至動員能力,後勤準備能力比秦軍更強更完善。
打好打,打下來之後呢?
是把地還給當地那些土著,還是大明佔下來,還是怎麼做?
大明是要自己花錢幫那些土著發展,還是隻顧自己取利?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話朱由校反覆讀之,每讀一遍都有新的體會和收穫,如今大明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候,不需要急躁,大明的體量擺在這裡,事情可以慢慢來。
所以朱由校很淡定,民間輿論怎麼吵得火熱,他都高居殿堂巋然不動。
他不需要親自下場,那些商人,那些百姓就會按照他的意思去推動事情的進展,到時候他只需順水推舟即可。
朱由校不急,東南沿海的商人們可有些急,他們是真想早一日把南洋那些紅夷人給收拾乾淨了,他們好去賺更多的利益。
只要朝廷把紅夷人趕走了,那紅夷人留下來的城市,礦場,種植園什麼的,不就是大明的了?
朝廷眼下不可能在南洋實行統治,因此南洋那些東西到時候不還是他們這些士紳商人的?
商人們急,錢謙益也有些摸不準朱由校的意思了。
在他看來如今民間這麼多百姓士紳推動,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