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9章 法不責眾?你太小看元輔了!,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朕不如干脆在這殿裡擺上他千八百個木偶泥像,還要滿朝文武作甚?!

他們是官,是朝廷重臣,滿朝文武,放眼望去緋袍青袍,畫禽畫獸,就沒幾個敢說話的,哎..

說到最後,朱由校忽然嘆了口氣,他也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望這些人對朝廷大計出謀劃策實在是難了些,但誰讓朱由校是皇帝呢,朱由校說什麼,就是什麼。

諸位都是內閣輔政,是朕的心腹重臣,漕工一事,諸位有什麼意見,都說說吧。

是的,文武百官可以不說話,但內閣必須要說話,在其位謀其政,這是他們的職責。

張好古剛要開口,朱由校就打住了他:師父是元輔,此事責任雖在師父,更在朕,這些話就不要說了。先讓幾位閣老談談自己的看法,師父最後與朕拿個主意。

朱由校這話說出來,其餘五人是眼觀鼻鼻觀口,全都裝作沒聽見。

百萬漕工聚眾要求朝廷給個說法,這事大嗎?

很大,這已經相當於直言對朝廷的不滿,是在打擊朝廷的威嚴,更是打擊他朱由校這位九五之尊的顏面。

這事出來,不管事情緣由如何,內閣肯定是要背鍋的,不然總不能讓皇帝背鍋吧?

如今天啟朝可不是之前那些時候,看看洪武朝、永樂朝、仁宣朝,皇帝都是不背鍋的,後續皇帝有的聰明有的精,最厲害的還是世宗嘉靖,修道數十載,借道喻人,滿嘴謎語玩弄的滿朝文武團團轉。

可惜像嘉靖這樣的聰明人,就是太過聰明瞭。

朱由校不是嘉靖,也不是之前任何一位皇帝,他就是他,大明天啟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不讓張好古先發言,也是有原因的,張好古威望太重了,這天啟朝的盛世幾乎就是張好古親手推出來的,餘下閣老不能說是陪襯,但如果以滿天星斗來比喻,其他的也就是普通星星,張好古卻不一樣,他能照亮這些星星。

張好古說出來的,必然是契合朱由校想法,契合如今大明國策思路的,畢竟他就是定策者,是施政人。

但朱由校還想看看他天啟朝其他閣老的見解,看看這些閣老,究竟是不是跟他站在一起,究竟對如今的國策有何看法。

張好古不先開口,張瑞圖身為次輔自然是要說話的,他微微躬身:陛下,百萬漕工聚眾生事,此乃對朝廷威儀的挑釁,若是今天百萬漕工鬧事成功了,明日又有人對朝廷心生不滿,再鼓搗個什麼工,什麼民的鬧事,那朝廷還做不做事,這天下還轉不轉了?

因此,臣以為,百萬漕工一事,雖然需要安撫,但安撫須在懲戒後。陛下有仁,更有威。所謂雷霆雨露具為天恩,若不施以雷霆手段懲戒其背後之人,不足以彰顯陛下天威。

盧象升說道:張相的意見,臣認為可行,但需反過來,先安撫漕工,再懲戒其背後之人。若不先安撫好百萬漕工,那背後之人行狗急跳牆之舉,百萬漕工將波及大明江淮數省,這可是大明的精華之地。沒了百萬漕工,那背後之人只能坐以待斃。

錢謙益沉吟片刻,說道:百萬漕工,若想安撫,可不是易事,首先要保證他們不會趁亂生變...

黃立極張了張口,發現這三位已經表明了態度,顯然是不打算和漕運河道那邊服軟了。

想想也是,堂堂內閣閣老,當朝宰輔,真要是被漕運河道給威脅了,那才是有問題。

喬允升當即說道:臣認可幾位的意見。

黃立極也是連忙說道:臣附議。陛下,朝廷不可手軟。朱由校點了點頭,又看向張好古:師父怎麼看?

張好古微微躬身:陛下,朝廷國策,不同一家一戶之私利,乃是著眼全域性,佈局天下之大計。其國策需保證數十年乃至上百年不變,如此方可徹底推行下去,完成朝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