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5章 銀本位不可靠了,咱們換金本位吧,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盧象升解釋道:陛下,假如朝廷原來有一百萬兩銀子,以大明的豐富物資來說,這一百萬兩銀子就非常值錢,是硬通貨。可後面又來了一千萬乃至更多的銀子,大明的物資還是這麼多,但銀子已經不如之前值錢了,這就要百姓用十兩銀子去購買原來一兩銀子的東西。
百姓的收益沒有多少增長,但花銷卻是越來越多了。朱由校點了點頭:是啊,銀子多了,就不值錢了。
錢謙益補充道:陛下,臣是認真研究過陛下和元輔制定的寶鈔策略,以大明國庫中的金銀為根本,發行寶鈔,普及大明兩京二十四省之地,再到如今普及朝鮮、東籲、大城、南掌再到南洋的蘇祿、汶萊等國,乃至東邊的倭國如今都在使用我大明的寶鈔,可見我大明寶鈔的流通和信譽。
這其中,一半是因為大明富有四海,金銀眾多,另一半則是因為朝廷自身的信譽,朝廷君臨天下,諸國臣服,而大明物產豐富,各國都需求我大明的東西,那自然需要用我大明的錢財來交易,如此朝廷的寶鈔自然流通的順暢。
如今朝廷借給南洋,借給民間的寶鈔何其多?如果銀子越來越多,寶鈔是不是要隨之增印?那寶鈔必然會貶值,如此一來,百姓花費增多不提,朝廷的寶鈔也要迎來一次衝擊。最顯眼的,之前借給南洋的寶鈔都是值錢的,可隨著寶鈔貶值,他們還進來的寶鈔還是原來那個數,可那個數只等於朝廷先前投資的十分之一乃至更少啊。
張好古點了點頭:不錯,隨著大明擁有的銀子越來越多,這些是無法避免的。
陛下,如今大明的寶鈔看似是以金銀為根本,但實際上,是以銀子作為主要,因為南洋各國也好,西洋各國也好,和大明的交易,都是銀子和商貨,這銀子和貨物之間已經掛鉤了,銀子多了,朝廷的寶鈔必然會迎來衝擊乃至貶值。
銀本位,對朝廷來說,終歸是不利的。例如那倭國,擁有的銀子何其多,天生就有大銀礦,能開採多少銀子?
而且如今各國銀子流入大明,那麼各國未來肯定會變動,若是西洋各國都變了,大明不變,到時候大明一不留神財政崩潰都有可能。
聽著內閣的分析,朱由校也是皺起了眉頭,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漢唐兩宋啊。
漢唐兩宋時期,中原還是缺銀子的,為何一直以來銅錢都是作為主要流通貨幣,還不是中原缺銀子,而金子又太貴重。
在漢晉時期,金子是要作為祖先陪葬之物埋到地下的,那些王侯將相一個個將大量金子帶到地下,這讓金子愈發稀少珍貴,不然金貴一詞怎麼來的?
可與金子相比,銀子更是稀缺,甚至有白金的稱呼。
哪怕到了唐代,宋代,銅錢依舊是最主流的貨幣,銀子照樣稀缺,銀子可不是用來吃喝的,那都是和金子一樣用來大宗交易的。
也就是明代,隨著各國與大明貿易,銀子越來越多,眼下才成了主要的貨幣,大明也藉著海量銀子為根本開始發行全新的寶鈔體系。
可以說寶鈔體系就是建立在銀子上面的。
但以銀子為根本建立的寶鈔體系實在是不安穩,因為世界行情變化太多,銀子遠遠沒有金子那般穩定,因此金本位的貨幣才是最穩定的,畢竟哪怕到了後世,各國別看是以國家信用發行貨幣,但也是隱性的金本位。
張好古思來想去,說道:陛下,臣以為,寶鈔不能再和銀子繼續繫結了,這樣下去,對朝廷不利,對寶鈔也不利,貨幣價值要是單純暴跌了還
好,可若是再有有心人趁機搗亂,朝廷可能會破產的。
朱由校點了點頭:師父說的不錯,銀子和寶鈔掛鉤適合之前的大明,但眼下朝廷擁有的銀子越來越多,天下散落的銀子也越來越多,這寶鈔再和銀子掛鉤那朝廷就太被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