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大明仍有危機,皇上還需努力!
風少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9章 大明仍有危機,皇上還需努力!,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風少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物力太多了,每年消耗的錢糧太多了。
若是平時也就算了,朝廷有錢支撐,有糧可用,但大災之年都快到了,再每年投入那麼多錢糧,拿什麼去救災去平患?
遼南三鎮兵馬,草原兩鎮兵馬外加四萬民兵,朝廷在直隸的三大營還有十二鎮兵馬。
這些加起來就是二十六萬大軍,其不僅僅是圍堵滿清,更是看著遼東軍鎮,省的其再生出禍患來。
二十六萬大軍,不提草原那四萬遊牧民兵,二十二萬新軍,朝廷經制之師,這可都是完全的脫產士兵,不事生產,平日裡只有訓練操演的全職軍事人員。
而南直隸十鎮還有十三萬脫產的全職士兵,每年供給這三十五萬全職士兵,朝廷給出的軍餉,糧草就是個驚人數字,更何況還有每年操演訓練的軍械消耗磨損。
也就是如今朝廷稅收多,開海和解除禁錮,讓工商業蓬勃發展,每年的錢糧足夠支撐朝廷的各種開支,大明各地官員如今可都是拿著足足的工資,額外還有養廉銀,逢年過節朝廷還有額外福利,這些東西以前大明的官敢想嗎?
大明的官以前誰每年能拿到足額工資啊?
別說足額了,能給你發點就不錯了!
有的時候,三五年,七八年,甚至十幾年不發工資都有!
如今天啟朝給大明各地官吏發著十成的工資,加上養廉銀,額外福利等等,還養著三十五萬脫產的全職士兵,養著草原半脫產的八萬遊牧民兵,養著遼東那十幾萬人,還有科研投入每年都要上百萬乃至更多的銀子,外加朝廷給民間的一系列福利,包括普及教育,普及醫療,讓天下百姓少有所養老有所依...
這麼多開支,朝廷每年還有不少結餘,這些靠誰?
還不是靠張好古,靠張相爺!
正是新政才解除了禁錮有的開海,有的工商業蓬勃發展,讓百姓的負擔減輕,讓朝廷有了足夠的收入可以支撐一切;而新黨和新軍,一個負責治理,一個武力威懾,讓新政得以順利推行,這些是相輔相成依存關係。
張好古一手握著新軍這個大明最強大的武力組織,一手握著新黨大批年輕人才治理地方,新政這才推行的順暢,大明天下才有如今堪比貞觀、永樂的盛世,有了屬於平民百姓的好日子。
百姓日子過得紅火,大明天下才安穩。
這點朱由校清楚,歷代皇帝也清楚,但他們都有各種掣肘,或受制於人,或實力不足,或根基不穩,等等種種情況,讓他們只能在大明原有的破爛上修修補補,卻無法徹底根治,最後只能迫於無奈,而大明的臣子更清楚大明朝的病症,但他們本身就是獲利者,他們還能推翻自己的階級嗎?
也就是張好古,才有這樣的決心,這樣的覺悟。
朱由校很清楚大明的根基是什麼,也很清楚大明為什麼會身患重病,他與其他永樂仁宣之後的其他大明皇帝不同的是,他很幸運,他有張好古,而且他們足夠小心,一步步把大明掰正過來,有了如今的大明中興局面。
朱由校不知道張好古勢力龐大嗎?
朱由校不清楚新黨眼下有多麼厲害嗎?
朱由校怎麼可能不清楚?
新黨掌握著吏、戶、禮、工四部,掌管著大明官吏的升遷,大明的財稅錢糧,大明的修繕建設,還有大明的科舉教育,刑部渾渾噩噩雖然是東林黨人掌控但卻無可奈何必須按新政來做事,至於兵部?
兵部沒有張好古這位內閣首輔的批條,調動得了新軍嗎?
衛所兵都難調動!
而大明遍佈北方正在向南方發展的新黨中人更多,他們掌控著大明整個北方以及江南、湖北等地的政務軍務,新軍之中更全部是新黨之人。
可以說如今大明的財政軍事全部在新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