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語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釜底抽薪,西周第一功臣,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隱語不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日後。
西岐建國,國號為周,西伯侯自立為周文王,正式宣告脫離殷商掌控,天下震動。
其實這些年來各地反叛已成常態,聞太師便是因此常年在外征戰,東征西討,始終不曾安歇。
但四大諸侯國級別的自立反叛,這還是頭一次,因此瞬間造成九州動盪……
更有訊息傳出,這一日,殷商的鎮國武成王黃飛虎向周國宣誓效忠,被周文王姬昌封為開國武成王;陳塘關李靖攜帶旗下兵馬投奔西周,被封為西周兵馬大元帥。
黃家與李家,自此一躍成為西周頂級權貴世家,也成了兩個標杆,吸引著殷商世家投靠。
西周建國後的第三日,周文王帶著眾子一起來到李靖家中,拜訪申道長,正式邀請這位仙長為西周國相,卻被拒絕。
文王不死心,間隔三日,再度拜訪,然而這次卻連仙長面都沒見到,只收到了一封對方留下來的書信。
秦堯在信中說,磻溪有大賢直鉤垂釣,只鉤王侯,願者上鉤,對方才是國相的不二人選。
文王立即差人打聽,得知磻溪有位姜太公,隱居在渭水之畔,每日以直鉤垂釣,面對路人嘲諷與不理解,只解釋說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只釣王與侯,不釣水中魚……
聽到這傳聞後,文王頓時明白了,當即齋戒三天,沐浴更衣,隨即帶著厚禮,領著眾子,虔誠的來到磻溪尋賢,在此見到了正在垂釣的姜太公,一番交談之下,驚為天人,旋即拜對方為國相,親自為其推車八百單八步,成就了一段佳話。
這段佳話隨著西周立國的訊息迅速傳開,但只有姜尚自己知道,這佳話並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出於自家師弟手筆。
直鉤釣王侯的主意是師弟出的,這國相的位置也是師弟讓的,甚至文王肯如此隆重的請自己出山,不惜推車八百單八步,也是對方手筆。
這讓姜子牙總感覺自己虧欠了對方很多很多,因此在正式受任國相後,第一時間便以國相的身份,向文王舉薦自己師弟為西周國師。
這想法與文王簡直不謀而合,於是文王便第三次來到李靖家中,繼續邀請申仙長出仕。
秦堯對天發誓自己沒想過玩什麼三請戲碼,也沒想過搶了諸葛亮三顧茅廬的典故。
但文王三請,他若還是不肯出仕,那麼與姬家的關係肯定就會疏遠了,不利於他對將來的謀畫。
無奈之下,他只好答應出仕,由此文王三顧便成了一個典故,與願者上鉤一起傳遍九州……
而當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傳到朝歌后,氣的帝辛差點就拿劍砍人了。
他還沒有追究姬昌私自逃亡的罪過,這罪臣居然敢公然反叛了,誰給他的膽子,誰給他的勇氣?
但當帝辛環視朝堂後,卻發現文武百官竟無一人能擔得起西討大任,無奈之下,只好將還在關著的南北伯侯放了出來,命令他們興兵西討。
南北兩大伯侯倒也不敢埋怨什麼,只是要求返回封地調兵,但這要求也被帝辛拒絕了。
帝辛讓他們在朝歌就地募兵,並且將奴隸與罪犯全部提了出來,塞進軍營,由此擴編成七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兵馬,討伐西岐。
而在如今的西岐,主力軍團滿打滿算也才兩萬多人,就算加上一些雜兵,最多也就三萬出頭。
因此聽聞三十萬兵馬討伐還是很心慌的,直到秦堯去商軍轉了圈,瞭解清楚了這支軍隊的虛實,戳破了三十萬大軍的假象,這才平息了軍營驚懼。
這日,西岐城內,軍營中。
秦堯站在一個沙盤前,向文王,姜尚,以及眾將說道:“兩大伯侯儘管來勢洶洶,但以他們的兵員來說,是不可能攻破西岐的,所以他們的敗落只是時間問題,你們據城而守,穩紮穩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