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霓裳鐵衣曲,克里斯韋伯,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珍藏的舍利子,附帶多說一句,舍利子之事乃是吾國皇后親口叮囑,絕無推諉的餘地!
貴國可還真是霸道呀!琦玉皇女笑道:一開始就要稱臣,這個接下來還如何談?
要怪你就怪中大兄皇子吧!白江口一戰貴國輸了個底朝天,豈有不稱臣的道理?再說新羅也好、百濟也罷,即便是高句麗,當初也都是向我大唐稱臣的,貴國又憑什麼例外呢?
這倒也是!琦玉皇女點了點頭,歷史上倭國與中原王朝的外交關係是頗為微妙的,漢末魏晉時期,由於現代日本國家的鼻祖大和王國還沒有正式形成,日本列島上只有若干個大小不一的政治實體,這些政治實體紛紛向中原王朝派來使臣進貢,求得中原王朝的封官來增強自己的號召力,在彼此的兼併戰爭中佔據優勢,其代表就是漢光武帝賜給倭國的金印,以及曹魏時期封親魏倭王。
但當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地區長期戰亂,大量流民開始逃亡到日本列島,統一的大和國家開始形成,而且隨著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取代了原本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和遼東地區的統治,日本列島和北朝的道路已經被分隔開來。倭國不得不走海路與南朝同盟,向南朝稱臣,換取安東將軍、倭國國王的封號,此時的日本雖然還是向南朝稱臣,但其目的已經不只是在本土,而是介入整個東亞國際戰爭,從中分一杯羹了。(當時高句麗向北魏稱臣,換取封號,百濟和倭國向南朝稱臣,從某種意義上說倭國與高句麗新羅的戰爭是中國南北朝戰爭的一部分)
而隋代統一南北之後,倭國與當時中國外交關係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倭國開始向先進的隋王朝派出使者學習,另一方面倭國認為己方與新興的隋王朝處於一種對等的外交關係,原因很簡單,倭國原先稱臣的物件南朝已經不存在了,而且倭國與隋朝之間不但遠隔重洋,而且還有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隔著,無需擔心隋朝能打過來。所以國書中居然鬧出了日出處天子敬白日沒處天子書的么蛾子,搞得當時的隋煬帝十分惱火,最後還是當時的日本使臣小野妹子反應機敏,說本國人不懂漢文,詞不達意,還請您諒解,(臨時工乾的)才把事情敷衍過去。但此後日本國遣往隋朝的使臣所攜的國書中只是改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顯然,當時倭國是將自己和隋朝視為對等關係的。
從以上不難看出,古代倭國在與中原王朝的外交上是極為狡黠的,很善於利用距離這一天然的優勢,而王文佐卻擁有一個先輩們從未有過的優勢——新鮮熱辣的決定性軍事勝利。外交家永遠也無法贏得戰場上贏不到的東西,這一定律適用於古今中外,不管倭國人在談判桌上再有道理,王文佐只要提起白江口的勝利,對方就只能點頭稱是。
皇女!王文佐笑道:其實我方也不是得寸進尺之人,就拿扶余豐璋這件事來說吧!如果貴方願意交出此人及其叛臣,我方也可以釋放白江口被俘的貴方將士!
當真?琦玉皇女精神一振。
自然是真的!王文佐笑道:如果貴方不信的話,本使臣可以落在紙上!
若是如此的話,那這件事情就好說多了!琦玉皇女笑道。
只是好說嗎?王文佐笑道:據我所知,貴國女子亦可登基為王,沒錯吧?
不錯!琦玉皇女:怎得,使臣為何突然提到此事?
據我所知,貴國此時王位空懸,而您亦有繼承之權,而我奉大唐天子之命而來,無論是接受國書,還是冊封,都只有王者才能受命!
呵呵呵!琦玉皇女笑了起來:使臣還真是野心勃
勃呀,才到我國數日,便想著插手王位之爭。不過,妾身的確在繼承者範圍之內,不過為了對付葛城,不久前我已經與葛城的弟弟大海人皇子聯姻,支援他登基為王了!使臣你來晚了!
原來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