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接觸戰,霓裳鐵衣曲,克里斯韋伯,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雷,震的吐延芒結波頭皮發麻,她突然有一種恐懼的感覺,自己真的能夠向吐蕃人復仇嗎?
最先開火的是唐軍的“蠍子”然後是弓手們,至於那些宣潤弩手,他們並沒有開始射擊,而是依舊保持原地不動,似乎像是一群雕塑。吐蕃人的行列不斷有人倒下,但旋即被後面的人填補空缺,就彷彿一堵會移動的石牆,勻速向前移動。直到雙方的距離縮短到只有大概五十步上下時,弩手們才開始射擊,射完的弩手退後,開始用腳踩住弩前的鐵環,用腰帶上的鐵鉤扣住弩弦,然後站直身體,用腰腹之力將強弩拉開,最後裝上弩矢。
面對如此強勁的強弩,吐蕃士兵的行列迅速出現了更多的缺口,雖然立刻被後繼者填補,但那種泰然自若的氣勢也不復存在了,終於吐蕃人陣中傳出響亮的號角聲,連續三聲。第一列的吐蕃士兵齊聲吶喊,然後快步衝了上來。
“弩手退後,換大棒!”
隨著號令聲,弩手們散開,退入後面藤牌手的間隙,他們將換上頂端包裹著鐵皮的大木棒,準備混戰時投入戰鬥,而藤牌手們先向撲過來的吐蕃人投出一排標槍,然後排成一道緊密的盾牆,頂住了吐蕃人的衝擊。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代的將軍們都一致認為短兵相接是各種戰鬥中最殘酷,也是最考驗士兵勇氣和堅韌的一種。而吐蕃人就是憑藉這個擊敗一個個敵人,將自己的帝國從青藏高原西南一隅擴張到從印度河到北方草原的廣袤土地的。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竭力劈砍撞擊著前面的盾牆,試圖將其衝開一個口子,衝破敵人的陣線,然後追亡逐北,砍殺敵人的潰兵。
從他們過往的經驗看,這個過程應該並不長,很少有人能夠抵擋這種猛烈的進攻的。但這一次,情況好像有些不對。對面的盾牆有著出乎意料之外的堅韌,他們相互用盾牌掩護,並不時從盾牌的縫隙刺出,將己方的勇士刺死,而己方的進攻大部分都徒勞無益的消耗在那面盾牆上了。
吐蕃陣中的號角聲再次響起,第二列計程車兵開始向前移動,顯然吐蕃人的將軍已經不想再等下去了,他要增加籌碼,一舉擊潰對手。
“阿克敦,沙吒相如,你們幾個上馬,領騎兵從兩翼衝出,側擊敵陣!”黑齒常之大聲道,他很清楚再堅強的盾牆也不可能無限制的抵抗衝擊,戰場上對抗進攻的最好辦法不是防守,而是巧妙的反擊,吐蕃人這種橫列的弱點就是兩側,只要騎兵出現在戰場上,步兵本能的反應就是收縮兩側,防止敵軍騎兵的側擊或者迂迴。
隨著唐軍中軍大旗的晃動,數百騎從唐軍兩側湧出,他們以極快的速度繞過了吐蕃人第二列兩側的頂端,然後向其射出一陣箭矢,然後向其背後掠過,受到威脅的吐蕃人第二列不得不放慢了腳步,位於橫列左右兩端的步卒開始向中央收縮,形成一個巨大的“門”字形。
“好,這些吐蕃人還真有兩下子!”黑齒常之讚道,直到熱兵器出現前,冷兵器步兵對付騎兵迂迴的辦法其實都大同小異,都是兩翼收縮,橫隊變縱隊,組成一個類似於空心方陣的陣型,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在混亂的戰場上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不光要出色的指揮官,士兵們的勇氣和紀律也是不一般。
隨著吐蕃人後陣的號角再次響起,吐蕃軍的第三陣,也是最後一陣也開始向前移動了,與其一起移動的還有大旗和為數不多的騎兵,吐蕃人的戰馬並不好,高原上的馬匹堅韌,耐力好,但體型矮小,衝刺速度也不快,和唐軍高大的戰馬比起來也就比驢子強點,所以吐蕃軍隊中大部分騎兵都是由其他被征服民族的僕從軍擔任的,而這隊吐蕃軍由於還沒搞定當地的羌胡部落,騎兵少且弱,顯然吐蕃人這是要孤注一擲了。
祝大家520快樂,讀者都成雙成對,事事順遂,長樂未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