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陸雲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7章:流金之地來沈郎、我若不取、天道不讓,南宋第一臥底,沈墨陸雲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適當的引導,使民間的尚武之風興起,這也是沈墨辦報的一個初衷。

人民不一定非要孔武有力,但是他們一定要有血性。這是沈墨這次宣傳戰的另一個目的。

……

“代州進士李光輔,善擊劍,詣闕,帝曰:“若將用之,民悉好劍矣。”遣還。——《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二。

這是歷史上真實的記載,講的是在公元1oo2年,也就是檀淵之盟前的3年,宋真宗時,代州有一個進士叫李光輔,很擅長刀劍。

他前往開封見了宋真宗,宋真宗一看這人居然會武術,心道這怎麼可以?要都像你一樣,我大宋豈不是藥丸?最後真宗沒重用他,讓他回家種地了——要知道代州不是別的地方,那可是雁門關的所在地啊!邊關的人習個武原本很正常,結果一箇中了進士的人,卻因為“好擊劍”就

不用人家了,這就是大宋!

真宗寧可邊關老百姓都是任遊牧民族宰割的柔弱書生,也不願意出現一個尚武的進士。他寧可養著幾千萬溫順的綿羊,年年給遼國送歲幣,也不願意讓綿羊們“好劍”。

咱們可以想象的出,如果真宗能多重用幾個李光輔這樣的人,大宋一定不會有什麼“檀淵之盟”之類的慘劇生。

也可以說,大宋不是軍事不強,而是他們壓根就沒想要把軍事搞強。

為了防範所謂的武將作亂,所有能把軍事搞強的做法,在之前的大宋皇帝心中,那都是寧可死也不會去做的。

而現在,在沈墨悄悄的引導之下,在臨安這個大宋的中心,對於武將和兵事的觀感,卻正在無聲的漸漸轉變著。

……

而整個臨安人都在孜孜念念,魂牽夢繞的沈墨,他現在在幹什麼呢?

沈墨帶領部隊上船之後,一路沿著淮河順流而下,眼看著就到了距離楚州城還有十餘里的淮陰。

這裡就是淮河被黃河擠佔之後,兩河分界的地方。

黃河在淮陰段奪淮入海之後,對岸的金國年年加高河堤,黃河大量泥沙的淤積使得河道海拔越來越高,導致淮河再也無法經此入海。

所以淮河才會匯入洪澤湖,一路曲裡拐彎兒的奔向了長江。

而這一段河水也因此變得涇渭分明,如今就在沈墨的船隻前方,清澈的淮河水和渾濁的黃河分界明顯,顏色截然不同。這種自然奇觀不由得讓人心生感嘆。為了防備楚州和淮陰的金軍騷擾,沈墨一直貼著黃河的北岸,也就是靠近金國的那一面的河水中行駛——現在金國的整支船隊全都在楚州,也就是大宋境內的那一邊,所

以金國這邊反而是安全的,這也是夠荒唐的了。

隨後沈墨一路下行,來到了距離黃河入海口只有5o裡遠的漣水城。

沈墨之所以把目標選擇在這裡,就是因為這漣水城,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它位於金國的山東東路,周圍沒有其他的城市作為依靠和援助。所以打下它來可以慢慢消化,不必擔心其他金國城市派兵迅反撲。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這漣水城,其實就是整支金軍南侵大軍的出地!

根據金國內部回來的情報表明,這漣水城每次在金國攻略大宋東北這幾路的時候,全都是金軍的出地。同時也是他們回軍之後,回到金國第一個停留的地方。

所以在這裡,不知何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這個市場形成的原因就是,每次金國侵略南宋後回到自己國家的時候,無論是大將還是小兵,一個個全都是搶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他們一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就急於想把搶來的這些財物換成現銀,以便帶回家去改善生活。

這樣一來二去,在數十年中,漣水城就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明的那些日子

小余愛吃魚丶